|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 作者:李隆基 |
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
直為經過行處樂,不知虛度兩京春。
去年馀閏今春早,曙色和風著花草。
可憐寒食與清明,光輝并在長安道。
自從關路入秦川,爭道何人不戲鞭。
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馬上廢秋千。
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
遠看驪岫入云霄,預想湯池起煙霧。
煙霧氛氳水殿開,暫拂香輪歸去來。
今歲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
|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解釋: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洛陽芳樹映天津,
灞岸垂楊窣地新。
直為經過行處樂,
不知虛度兩京春。
去年馀閏今春早,
曙色和風著花草。
可憐寒食與清明,
光輝并在長安道。
自從關路入秦川,
爭道何人不戲鞭。
公子途中妨蹴鞠,
佳人馬上廢秋千。
渭水長橋今欲渡,
蔥蔥漸見新豐樹。
遠看驪岫入云霄,
預想湯池起煙霧。
煙霧氛氳水殿開,
暫拂香輪歸去來。
今歲清明行已晚,
明年寒食更相陪。
中文譯文:
初次進入秦川途中碰到寒食節
洛陽城的芳樹映照著天津河,
岸邊的垂柳嘈雜地新發芽。
乘馬經過這里,我確實感受到了旅途的樂趣,
卻不知道虛度了兩京的春天。
去年閏月過去,今年春天來得早,
黎明的天色和溫柔的風吹拂著花草。
可憐寒食節和清明節,
它們的輝煌都在長安的道路上。
自從穿過關隘進入秦川,
誰都爭著馳騁在道路上。
貴族公子途中妨礙著踢毽,
美麗的女人們騎馬廢棄了秋千。
渭水的長橋如今即將渡過,
郁郁蔥蔥的新豐樹已經顯現。
遠望馬嵬山脈深入云霄,
我就預感著湯池冒起煙霧。
煙霧繚繞著水殿敞開,
香車的輪子暫時地撫摸著歸程。
今年的清明節行程已晚,
明年的寒食節更要相聚。
詩意: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作者初次進入秦川途中遇到寒食節的景象。詩中以洛陽的芳樹、灞岸的垂楊等生動描寫展示了初春的景象。詩人通過描述路途上的樂趣以及慶祝節日的熱鬧氛圍,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初次進入秦川途中碰到寒食節的情景,以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初春的美景,同時流露出對節日歡慶和春天的熱愛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描寫,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盛開的花草、垂垂的垂楊和遠處的山巒等景象。通過這些生動的描繪,詩人傳遞了對生活愉悅和美好事物向往的情感。
詩句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以刻畫出詩中人物的形象。比如,貴族公子妨礙踢毽、美麗的女人們廢棄秋千,彰顯了這些人物的奢靡性情和優越地位,與平凡人民形成鮮明對比。同時,作品還通過描寫寒食節和清明節的光輝,表達了與長安繁華道路上的喧囂相對立的寧靜氛圍,以及對傳統節日的懷念和珍視。
整體而言,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初次進入秦川途中碰到寒食節的美妙場景,展現了春天的迷人魅力和傳統節日的喜慶氛圍,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傳統文化的向往之情。詩歌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使讀者沉浸于春天的溫暖氛圍中,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