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臺 / 作者:李隆基 |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臺接海濱。
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
|
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臺解釋: 《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臺》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首詩詞。
中文譯文: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臺接海濱。
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道士司馬承禎回到了天臺的情景。
首先,詩中提到了紫府,表示司馬承禎是一位在神秘莫測的地方尋求道士的人。接著,詩中描述了清溪,是司馬承禎的祖先居住過的地方,因此他與江湖和城闕有了不同的經歷和背景。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一些居住在幽靜而清凈之處的人,這些人厭倦了塵世間的喧囂和俗務,選擇遠離塵囂。他們通過親近大自然的林泉,修養自己的性情;他們希望通過以芝草和桂樹來調節自己的心靈。這種返璞歸真的心態,也表達了詩人對清凈和寧靜的向往。
詩中還描述了地道逾越稽嶺,天臺接連海濱,這是指司馬承禎要回到天臺,離開了王屋山。地理上的變化也象征著司馬承禎離別的意味。
最后的兩句“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表達了詩人對司馬承禎的祝愿,希望他在天臺上修行后能夠成為千古留名的人物。
整首詩詞以描寫司馬承禎的歸去和對他未來修行的祝福為主題,通過描繪山川自然和修仙之間的聯系,表達了對清凈和真實境地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