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賜崔日知往潞州 / 作者:李隆基 |
潞國開新府,壺關寵舊林。
妙旌循吏德,持悅庶氓心。
禮樂中朝貴,神明列郡欽。
揚風非贈扇,易俗是張琴。
藩鎮謳謠滿,行宮雨露深。
會書丞相策,先賜潁川金。
|
|
賜崔日知往潞州解釋: 賜崔日知往潞州
潞國開新府,壺關寵舊林。
妙旌循吏德,持悅庶氓心。
禮樂中朝貴,神明列郡欽。
揚風非贈扇,易俗是張琴。
藩鎮謳謠滿,行宮雨露深。
會書丞相策,先賜潁川金。
詩詞的中文譯文:賜予崔日知前往潞州
潞國開設新的州府,壺關懷念舊時的林園。
美妙的旌旗遵循吏治的德行,贏得庶民的心。
禮樂在中朝受到重視,神明在各郡備受欽敬。
揚風不是送給扇子,易俗乃是贈予張琴的。
各地的藩鎮傳唱著贊美之歌,行宮中的雨露滋潤深厚。
會書給予丞相政策,首先賜予潁川金銀。
詩意:這首詩是唐代李隆基寫給崔日知的賜詩。詩中描述了潞國命崔日知擔任潞州的官職,壺關因為舊時的林園而備受崇敬。崔日知用他美妙的旌旗傳承吏治的德行,贏得了庶民的心。中朝朝廷重視禮樂,各地的神明也備受欽敬。詩中還贊賞了張琴易俗,意味著崔日知將張琴的音樂才華也視為重要的賞賜。最后詩中提到了藩鎮傳唱贊美之歌,行宮中的雨露滋潤深厚,丞相會書上的政策先賜予潁川地區的金銀。
賞析:詩詞寫給崔日知的賜予,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賞和賞識。詩中通過對潞國和壺關的描繪,展示了這一地區的重要性和崔日知在其中的角色。通過夸贊崔日知的吏治之德和庶民的喜愛,彰顯了他在官職中的優秀表現。詩中還展示了朝廷對禮樂的關注,以及各地神明的尊崇。對張琴易俗的贊揚則體現了作者對崔日知多方面才能的認同。最后,詩中描繪了崔日知所在地區的繁榮和行宮的富貴,以及作者對他的重要政策的贊賞并以賜予金銀來示意。整首詩以贊賞和賞識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崔日知的高度評價和對他未來事業的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