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節宴 / 作者:李隆基 |
蘭殿千秋節,稱名萬壽觴。
風傳率土慶,日表繼天祥。
玉宇開花萼,宮縣動會昌。
衣冠白鷺下,帟幕翠云長。
獻遺成新俗,朝儀入舊章。
月銜花綬鏡,露綴彩絲囊。
處處祠田祖,年年宴杖鄉。
深思一德事,小獲萬人康。
|
|
千秋節宴解釋: 這首詩詞《千秋節宴》是唐代皇帝李隆基創作的,詩意表達了皇帝舉行盛大慶典來祈福國家繁榮和人民安康的愿望。
中文譯文:
蘭殿千秋節,稱名萬壽觴。
風傳率土慶,日表繼天祥。
玉宇開花萼,宮縣動會昌。
衣冠白鷺下,帟幕翠云長。
獻遺成新俗,朝儀入舊章。
月銜花綬鏡,露綴彩絲囊。
處處祠田祖,年年宴杖鄉。
深思一德事,小獲萬人康。
詩意:
詩中描繪了一個盛大的慶典場景,皇帝在蘭殿上舉行慶典,標志著千秋的節日。這慶典被傳揚到全國,彰顯著國家繁榮的征兆,展示了皇帝的仁政和治理能力。玉宇開花,宮縣繁盛,象征著皇帝的統治帶來了國家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在這場慶典中,人們以崇敬之心獻上珍貴的禮物,與朝廷共慶,舊有的慶典儀式也納入新的章程之中。月兒帶著花束、綬帶和鏡子,露珠點綴其上,展現了慶典的盛況。每個地方都設有祭田祖先的祭祀場所,每年舉辦慶典使杖鄉的人民獲得安康和福祉。皇帝深思獨善其身的德行,雖然只是微薄的成果,卻能使眾人安康幸福。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李隆基皇帝舉行盛大慶典的場景,以及他對國家和人民的祈福。全詩情景詩的特點鮮明,通過細膩而宏大的描寫,展示了皇帝的統治能力和仁政。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手法,如蘭殿、玉宇、白鷺等,使詩詞形象生動。同時,表達了皇帝對國家的深思和他所承擔的責任。這首詩詞以慶典和祭祀為背景,展現了皇帝對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的期望,體現了唐代皇帝運籌帷幄、謀國家安寧和人民福祉的理念。整體上,這首詩詞以優美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表達了皇帝對國家和人民的愛護和祝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