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山避暑二絕 / 作者:白居易 |
六月灘聲如猛雨,香山樓北暢師房。
夜深起憑闌干立,滿耳潺湲滿面涼。
紗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涼風十八里,臥乘籃輿睡中歸。
|
|
香山避暑二絕解釋:
《香山避暑二絕》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他在香山度過夏日的閑適景象。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香山避暑二絕》
六月灘聲如猛雨,
香山樓北暢師房。
夜深起憑闌干立,
滿耳潺湲滿面涼。
紗巾草履竹疏衣,
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涼風十八里,
臥乘籃輿睡中歸。
譯文:
六月時節,灘聲如同猛雨,
香山樓北,暢快地住著師房。
深夜起身,倚著欄桿站立,
滿耳是潺潺的水聲,滿面是涼意。
薄紗巾、草鞋、竹編衣,
傍晚下山,踐踏在翠綠的小徑。
一路上涼風拂面十八里,
躺在籃輿上,睡夢中歸家。
詩意和賞析:
《香山避暑二絕》以詩人白居易自身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描繪了他在夏日時來到香山避暑的生活情景。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刻畫了詩人在香山的清涼、宜人的環境中度過夏天的愉悅時光。
首節描繪了六月時節的灘聲宛如雨聲,向讀者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接著,詩人描述了香山樓北的暢快居所,暗示了他在這里享受到了清涼宜人的環境。
在第二節中,詩人在深夜起身,倚著欄桿,感受到潺潺的水聲和沁人心脾的涼意,這種環境使他感到舒適和寧靜。通過描寫夜晚的清涼,詩人傳達了夏夜的宜人和寧靜。
第三節中,詩人穿著輕便的紗巾、草鞋、竹編衣,傍晚離開香山,踏著翠綠的小徑下山。他感受到了一路上涼風的吹拂,這里的涼爽環境給他帶來了舒適和愉悅的感覺。
最后一節詩人躺在籃輿上,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回到了家中。這里象征著他對香山避暑經歷的回憶和渴望。
整首詩詞以簡潔、質樸的語言描繪了白居易在香山度過夏日的清涼和宜人的生活。通過描寫詩人親身經歷的細節,表達了他對夏日清涼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傳遞了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和對平凡生活的熱愛。這首詩詞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給人以愉悅和平靜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