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陶淵明 / 作者:顏真卿 |
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
狙擊不肯就,舍生悲縉紳。
嗚呼陶淵明,奕葉為晉臣。
自以公相后,每懷宗國屯。
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
手持山海經,頭戴漉酒巾。
興逐孤云外,心隨還鳥泯。
|
|
詠陶淵明解釋: 《詠陶淵明》是唐代文人顏真卿的作品。詩意表達了宋朝官員張良的憂國憂民之心,對當時世事的不滿和對陶淵明的景仰。
譯文:
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
狙擊不肯就,舍生悲縉紳。
嗚呼陶淵明,奕葉為晉臣。
自以公相后,每懷宗國屯。
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
手持山海經,頭戴漉酒巾。
興逐孤云外,心隨還鳥泯。
詩意:
詩中以張良和龔勝的故事開篇,張良憂心忡忡地思考如何回應韓信的挑戰,龔勝則對這一切感到恥辱。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失望,認為人們不愿相互幫助,通過自己的犧牲去感召他人。接著,詩人將目光投向了陶淵明,將他視為自己心中的楷模,陶淵明作為晉朝的官員,忠誠不屈,在眷戀家園的同時,也時刻懷念著國家的興旺。最后,詩人自稱為“羲皇人”,手持山海經,意味著他對歷史和文化的廣博了解,頭戴漉酒巾,象征他從事文學創作的身份。他的心隨著獨自放飛的云彩和歸巢的鳥兒飄蕩,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感慨。
賞析:
這首詩以寫實的手法,抒發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狀況的不滿和他對古代賢人的景仰之情。詩人通過描寫張良和龔勝的故事,使整首詩富有故事性和感情色彩。他通過表達自己的憂國憂民之情,體現了他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批判,并將希望寄托在了陶淵明這一歷史人物身上。最后,詩人以自己的身份和情感插入其中,展示了他對文化和歷史的關注。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和含蓄深遠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對社會的關懷和對文化傳統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