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方書事 / 作者:張蠙 |
秋盡角聲苦,逢人唯荷戈。
城池向隴少,岐路出關多。
雁遠行垂地,烽高影入河。
仍聞黑山寇,又覓漢家和。
|
|
朔方書事解釋: 《朔方書事》是唐代詩人張蠙創作的一首詩。該詩描述了邊塞朔方的景象和守衛的邊軍所面臨的困境。
譯文:
秋天結束了,角聲凄涼,每次遇見人,只手執戈。城池向隴山越來越少,岐路出關頻繁。雁群遠行低低飛過地面,烽火臺高高振入河流。仍然聽到黑山寇賊的消息,我又尋找漢家的和諧。
這首詩以朔方邊塞的景色為背景,描繪了秋天結束時的景象。隨著秋天的離去,角聲變得凄涼苦澀。士兵們每次遇見他人,都持戈備戰,防備任何可能的敵襲。城池向隴山的方向逐漸減少,更多的岐路通向關隘,揭示了邊塞地區防守的艱辛和危險。
詩中還描繪了大雁群騰空而起,低低飛過邊地的景象,形象地表達了朔方邊軍長期的戍守和邊境線的寬廣。同時,烽火臺高高燃燒,投射出的影子映入河流之中,顯露出邊軍的警覺和朔方地區的征戰氛圍。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黑山寇賊的關切,同時又表現了他在這個危機四伏的地區仍然尋求漢家和諧的愿望。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邊塞地區的壯麗景象和邊軍的苦難,透露出作者對邊塞邊軍的關切和他對和平安定的期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