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太白禪師 / 作者:張蠙 |
何年萬仞頂,獨有坐禪僧。
客上應無路,人傳或見燈。
齋廚唯有橡,講石任生藤。
遙想東林社,如師誰復能。
|
|
寄太白禪師解釋: 《寄太白禪師》
何年萬仞頂,獨有坐禪僧。
客上應無路,人傳或見燈。
齋廚唯有橡,講石任生藤。
遙想東林社,如師誰復能。
中文譯文:
幾年來誰能到達這萬仞高山之巔,只有一位獨自坐禪的僧人。
上山的客人可能找不到路徑,只能看到僧人的燭光。
寺廟中的廚房只有橡木炭火,傳法臺上的藤蔓已經長得很茂盛了。
遠遠地想起了東林禪寺的往事,像這位大師的學生有誰能再繼續他的修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寄托的方式向太白禪師表達敬意,并圍繞禪修和傳法兩個主題展開。首先,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太白禪師的景仰和佩服之情。太白禪師一直在高山之巔坐禪修行,這個地方可能很難進入,只有那些有緣的人才能夠見到他的燭光。這種與世隔絕的修行方式,使他在修行界得到了很高的聲望。其次,詩人描繪了禪寺中的日常生活。齋廚中只用橡木做火,說明禪寺的簡樸和慎欲生活的精神。講禪臺上的藤蔓也展示了寺廟里的青藤茂盛,寓意該寺廟傳法有一定的成果。最后,詩人遙想起東林禪寺,思念他的禪師太白禪師,并對未來有誰能繼續他的事業表示疑問。整首詩寫意清新,抒發出作者對佛門修行和傳法的思考和崇敬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