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花 / 作者:白居易 |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fā)。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豈伊物理變,信是土宜別。
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殺。
草木堅強物,所稟固難奪。
風候一參差,榮枯遂乖剌。
況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熱。
強羸壽夭間,安得依時節(jié)。
|
|
桐花解釋:
《桐花》
春令常有不同尋常,清明時節(jié),桐花綻放。怎么會在巴峽之中,桐花開的時間竟然是十月。難道是物理規(guī)律發(fā)生變異,更可信的是土地異乎尋常。地氣反而寒暄,天時也倒過來了。草木堅強是固有的性質(zhì),不易被奪去。風和氣候變幻無常,榮枯也隨之相左。況且我是北方人,不適應南方的炎熱。身體雖然衰弱,壽命又短暫,怎能按時享受這美好的季節(jié)。
中文譯文:
春季的氣候常常有不同尋常的特點,清明時節(jié),桐花開始綻放。怎么會在巴峽之中,桐花的開放時間竟然是在十月。這是不是由于物理規(guī)律發(fā)生了變異,更可信的是土地的特殊性。地氣反而寒了又暖,天時也顛倒了過來。草木的堅強是固有的屬性,不容易被奪取。風和氣候變化多端,榮枯也相互矛盾。況且我是北方人,不適應南方的炎熱。身體雖然瘦弱,壽命又不長,怎么能夠按時享受到這美好的季節(jié)呢。
詩意:
這首詩以桐花在清明時節(jié)開放的特點為出發(fā)點,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規(guī)律的不解和對物理規(guī)律的思考。他發(fā)現(xiàn)桐花開放的時間在巴峽之中是相當不尋常的,既不符合地理環(huán)境,也不符合天時氣候的變化。作者通過描述桐花的開放時間和氣候的反常,表達了對于自然界的感慨和思考。同時,作者也借桐花的開放時間引申出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壽命的不足之處,表達了對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的感嘆。
賞析:
《桐花》是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詩,描繪了桐花開放的景象和自然界的一些不尋常之處。作者以桐花的開放時間和氣候的反常作為抒發(fā)自己感慨和思考的象征,表達了對于自然界和生命的短暫與無常的感嘆。通過一種微妙的對比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的反思。整首詩既描繪了自然界的景色,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規(guī)律和生命的思考和思索。形象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使這首詩作充滿了哲理的意味,令人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