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一日 / 作者:杜甫 |
有瘴非全歇,為冬亦不難。
夜郎溪日暖,白帝峽風寒。
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
茲辰南國重,舊俗自相歡。
|
|
十月一日解釋:
《十月一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該詩描繪了十月初一的景象,其中包含了對南國和北國氣候的描述,并反映了人們在這一日的重要節慶活動和舊俗的傳承。
詩詞中的“有瘴非全歇,為冬亦不難”,意思是說南方有瘴氣,但并沒有完全消失,即便到了冬天也不算困難。這句話揭示了南方氣候較為溫暖,即便是進入冬季也不會像北方那么嚴寒。
接下來的兩句“夜郎溪日暖,白帝峽風寒”,以夜郎溪和白帝峽為景點,通過描繪它們的氣溫來對比南北之間的差異。夜郎溪的陽光照射下,感覺如同初春的氣溫,而白帝峽則因為其地勢的特殊,風寒更加嚴厲。
“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這兩句描述了人們迎接十月初一這個重要節日的喜慶氛圍。南國的氣候相對炎熱,人們給自己蒸著房子,像千室一樣熱鬧,而北國則更為寒冷,人們聚在爐火旁邊溫暖身體。
最后的兩句“茲辰南國重,舊俗自相歡”則表達了十月初一在南方地區的重要性和傳統習俗的保留。這一日的到來,使得南方人民自發地聚集在一起,相互慶祝、歡樂,重溫傳統的節慶活動。
這首詩的譯文大致為:南國的瘴氣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即便是冬天也不算困難。夜郎溪陽光明媚,仿佛初春的溫暖,而白帝峽則因地勢高而風寒嚴厲。南國人們如同蒸千室一樣熱鬧,而北國則因寒冷而聚在爐火旁。十月初一這一重要節日在南方非常重要,人們依舊保留著舊俗,自發地相互慶祝和歡樂。
這首詩通過對南北氣候對比的描繪,展示了南國和北國的區別,并通過描繪十月初一這個重要節日的場景,表達了人們慶祝、歡聚和共同傳承舊俗的喜悅心情。同時也反映了唐代民風淳樸、節慶習俗的保留和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