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覽物(一作峽中覽物) / 作者:杜甫 |
曾為掾吏趨三輔,憶在潼關詩興多。
巫峽忽如瞻華岳,蜀江猶似見黃河。
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經春長薜蘿。
形勝有馀風土惡,幾時回首一高歌。
|
|
覽物(一作峽中覽物)解釋:
詩詞《覽物(一作峽中覽物)》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作品。詩意描繪了作者曾經作為官員出使某地,回憶起在潼關時的詩歌創作之情景。他回想起來,巫峽的山景就像在望著華岳,而蜀江的風景也仿佛看到了黃河之景。他坐在船上生病,床席也被移動到了洞口,經過春天長久地蔓延著薜蘿。盡管這里的景色很美,但地勢險要,離家太遠,讓人感到難以忍受。于是杜甫有了回頭望家,高歌一曲的欲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巡視期間的思鄉之情和對自然美景的觀察,同時也反映了他在政治和生活上的困境。
詩中的"趨三輔"指的是作者曾經擔任過掾吏等官職,巡視三輔地區(潼關、銅川、咸陽)。"巫峽"指的是現在的三峽地區,稱之為巫山巫峽是因為巫山是巫族的發源地,峽谷中的巫峽也是巫族文化的象征。"華岳"指的是華山,華山是中國五岳之一,被譽為西岳,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底蘊。"蜀江"指的是長江上游的一段河流,流經四川蜀地,故名蜀江。蜀江與黃河的對比,表達了作者身處之地為他帶來了對河流的聯想和遙想。
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展現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政治和生活困境的痛苦和不滿。整個詩意悲涼、豪放,通過對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內心的郁憤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