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古 / 作者:李涉 |
大智思濟物,道行心始休。
垂綸自消息,歲月任春秋。
紂虐武既賢,風云固可求。
順天行殺機,所向協良謀。
況以丈人師,將濟安川流。
何勞問枯骨,再取陰陽籌。
霸國不務仁,兵戈恣相酬。
空令渭水跡,千古獨悠悠。
|
|
詠古解釋: 《詠古》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李涉。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解析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智思濟物,道行心始休。
垂綸自消息,歲月任春秋。
紂虐武既賢,風云固可求。
順天行殺機,所向協良謀。
況以丈人師,將濟安川流。
何勞問枯骨,再取陰陽籌。
霸國不務仁,兵戈恣相酬。
空令渭水跡,千古獨悠悠。
詩意解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智者和古代歷史的思考和思念之情。詩中通過對古代智者和歷史事件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智慧和道德行為的崇尚,并對當時社會的亂象和戰亂感到憂慮。詩中所提到的古代智者和歷史事件是為了強調人類應當追求智慧和道德,以使社會更加和平穩定。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唐代詩歌的典型特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意境和深遠的思考。詩中描繪了古代智者的智慧和仁德,以及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力。通過對古代歷史事件的提及,詩中傳達了一種對德行和道義的呼喚,以及對當前社會問題的擔憂。
詩中的“大智思濟物”表達了智者廣泛關懷、智慧助人的品質。而“道行心始休”則表達了追求道德修養和內心安寧的重要性。詩中的“垂綸自消息,歲月任春秋”描繪了智者專注于自身修行的形象。作者通過提到古代歷史中的紂王、武王等人物,表達了對英雄和歷史的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則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亂象和戰亂的憂慮。作者指出,順應天命行使殺伐之機、協調良好的謀略是必要的。詩中提到了丈人師,強調智者的影響力和責任,以及他們對社會的改善和人民的救濟。最后兩句“何勞問枯骨,再取陰陽籌。霸國不務仁,兵戈恣相酬。空令渭水跡,千古獨悠悠。”表達了作者對當時霸權國家不重視仁義和和平的批評,以及對歷史長河中渭水的悲嘆。
《詠古》這首詩詞通過對古代智者和歷史事件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智慧、道德和和平的思考和向往,并對當時社會亂象的擔憂。這首詩以簡練而深遠的語言,展示了唐代詩歌的魅力,使讀者在品味其中的美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思考和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