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中戰后感事 / 作者:雍陶 |
蜀道英靈地,山重水又回。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開。
詞客題橋去,忠臣叱馭來。
臥龍同駭浪,躍馬比浮埃。
已謂無妖土,那知有禍胎。
蕃兵依濮柳,蠻旆指江梅。
戰后悲逢血,燒馀恨見灰。
空留犀厭怪,無復酒除災。
歲積萇弘怨,春深杜宇哀。
家貧移未得,愁上望鄉臺。
|
|
蜀中戰后感事解釋: 《蜀中戰后感事》是唐代雍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蜀道英靈地,山重水又回。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開。
詞客題橋去,忠臣叱馭來。
臥龍同駭浪,躍馬比浮埃。
已謂無妖土,那知有禍胎。
蕃兵依濮柳,蠻旆指江梅。
戰后悲逢血,燒馀恨見灰。
空留犀厭怪,無復酒除災。
歲積萇弘怨,春深杜宇哀。
家貧移未得,愁上望鄉臺。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蜀中戰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感慨和對家園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山川的峻險和水流的回旋,表達了蜀地的艱難和復雜的地理環境。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開的描述,意味著蜀地的文化繁榮和交通暢通。
詞客題橋去,忠臣叱馭來,描繪了文人士子離開家鄉,遠赴他鄉為國家效力的情景,以及忠臣們奮勇驅趕敵人、保家衛國的形象。臥龍同駭浪,躍馬比浮埃,形容了杰出的人物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
然而,詩篇中也透露出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悲傷。已謂無妖土,那知有禍胎,表達了作者對戰后所暴露出的禍患的震驚和惋惜。蕃兵依濮柳,蠻旆指江梅,描繪了外族侵略者的威脅和對蜀地的侵占。
戰后悲逢血,燒馀恨見灰,表達了戰爭帶來的血腥和憤怒,以及烽火留下的廢墟和憂傷。空留犀厭怪,無復酒除災,暗示了戰后的困境和無法再利用酒來祛除災難的無奈。
歲積萇弘怨,春深杜宇哀,表達了歲月的積累所帶來的怨憤和杜宇在春天哀鳴的形象。家貧移未得,愁上望鄉臺,表達了作者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無法回到家鄉,對家園的憂慮和留戀之情。
賞析:
《蜀中戰后感事》通過描繪戰后的景象,展現了戰爭帶來的破壞和苦難,同時也表達了對家園的深深眷戀和對英雄忠臣的贊頌。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意象和對比,以及婉約的語言風格,使整首詩詞充滿力量和情感。
詩中的山川、水流等自然景物,與人物形象相互結合,蜀中戰后感事
蜀道英靈地,山重水又回。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開。
詞客題橋去,忠臣叱馭來。
臥龍同駭浪,躍馬比浮埃。
已謂無妖土,那知有禍胎。
蕃兵依濮柳,蠻旆指江梅。
戰后悲逢血,燒馀恨見灰。
空留犀厭怪,無復酒除災。
歲積萇弘怨,春深杜宇哀。
家貧移未得,愁上望鄉臺。
譯文:
在蜀地,有一條充滿英靈的道路,山高又峻峭,水流又回旋。
文學才子薈萃,道路繁忙熱鬧。
詞人在題橋上離去,忠臣叱責敵人驅逐而來。
杰出的人物在危險中崛起,英勇地比擬著浩蕩的浪潮。
我們曾以為沒有妖魔的土地,卻不知道禍患已經孕育。
番族的兵士在依濮柳邊駐扎,蠻旗指向江梅。
戰后悲傷遇見了鮮血,燒盡的遺憾現在只能看到灰燼。
空留下犀牛艱難地生存,無法再用酒來消除災難。
歲月累積了萇弘的怨憤,春天深了杜宇的哀鳴。
因家道貧困而遷徙未能成功,憂愁涌上望鄉的臺階。
詩意和賞析:
《蜀中戰后感事》這首詩詞描繪了唐代戰亂后的蜀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感慨和對家園的思念之情。
詩中通過描繪蜀地的地理環境,如險峻的山嶺和回旋的水流,展現了蜀地的困難和復雜。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開的描述表明蜀地文化繁榮,道路繁忙,充滿生機。
詩中的詞客離開家鄉,忠臣奮勇驅敵,描繪了憂國憂民的士人情懷和忠臣的英勇形象。臥龍與浩蕩的浪潮相比,躍馬與飛揚的塵埃相較,展現了杰出人物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
然而,詩篇中也表達了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悲傷。詩中提到了禍胎的存在,揭示了戰后所暴露出的禍患。番族兵士占據蜀地,戰后的悲傷和血腥仍然存在,燒盡的遺憾只剩下灰燼。
詩中的犀牛象征著堅韌生存,無法再用酒來祛除災難,暗示了戰后的困境和無奈。
歲月的積累帶來了萇弘的怨憤,春天的深沉中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