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蜀中經蠻后友人馬艾見寄 / 作者:雍陶 |
茜馬渡瀘水,北來如鳥輕。
幾年朝鳳闕,一日破龜城。
此地有征戰,誰家無死生。
人悲還舊里,鳥喜下空營。
弟侄意初定,交朋心尚驚。
自從經難后,吟苦似猿聲。
|
|
答蜀中經蠻后友人馬艾見寄解釋: 《答蜀中經蠻后友人馬艾見寄》是唐代雍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茜馬渡瀘水,北來如鳥輕。
幾年朝鳳闕,一日破龜城。
此地有征戰,誰家無死生。
人悲還舊里,鳥喜下空營。
弟侄意初定,交朋心尚驚。
自從經難后,吟苦似猿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蜀中應對蠻夷后,與友人馬艾相見的情景,并表達了對戰亂和人世滄桑的深切感受。
詩的開篇,茜馬渡過瀘水,形容作者北上的行程輕盈如鳥。這里的茜馬可能指的是紅色馬匹,瀘水是長江的支流,意味著作者已經跨越障礙,來到北方。
接著,詩中提到作者在朝廷效力多年,經歷了多次朝見皇帝的儀式(幾年朝鳳闕),也親歷了一座城池的破敗(一日破龜城)。這里的鳳闕指的是皇帝的殿閣,象征著權力和尊貴;龜城可能指代城池的堅固和歷史悠久。
第三節描述了當前所處的地方正值戰亂,每個家庭都無法避免生離死別的悲劇。人們悲痛地回到故鄉(人悲還舊里),而鳥兒卻喜悅地下落在空曠的軍營中(鳥喜下空營),形成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詩中提到作者的弟侄已經有了初步的打算(弟侄意初定),而與友人交往仍然讓他感到驚訝和不安(交朋心尚驚)。這里表達了作者對家人和友人的牽掛和擔憂。
最后一節表達了自從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后,作者的吟唱變得苦澀而悲傷,就像猿猴的聲音一樣。這里的吟苦似猿聲意味著作者內心的痛楚和不安。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揭示了戰亂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通過對生離死別、戰爭和人際關系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命運的思考和對人世滄桑的深切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