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中吟十首·傷友(又云傷苦節士·一作膠漆契) / 作者:白居易 |
陋巷孤寒士,出門苦恓恓.雖云志氣高,豈免顏色低。
平生同門友,通籍在金閨。
曩者膠漆契,邇來云雨睽。
正逢下朝歸,軒騎五門西。
是時天久陰,三日雨凄凄。
蹇驢避路立,肥馬當風嘶。
回頭忘相識,占道上沙堤。
昔年洛陽社,貧賤相提攜。
今日長安道,對面隔云泥。
近日多如此,非君獨慘凄。
死生不變者,唯聞任與黎。
|
|
秦中吟十首·傷友(又云傷苦節士·一作膠漆契)解釋:
《秦中吟十首·傷友(又云傷苦節士·一作膠漆契)》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一個生活在陋巷中的孤寒士人,他出門行走時倍感辛苦和痛苦。雖然他自稱志氣高尚,但無法擺脫貧困的現實,使得他的容貌黯然失色。他曾與同門的朋友共同學習,通籍皆在金閨(指官方的籍貫記錄)。但是,曾經和他立下膠漆契約的朋友,最近卻因為某種原因疏遠了他。就在他正要回家的時候,天空久久地陰沉,連續下了三天雨,使得道路泥濘不堪。他的瘦弱病驢只得在一旁避雨,而過路的胖馬則在風中嘶鳴。當他回頭看時,竟然忘記了曾經相識的人,只能站在沙堤上獨自占據一邊道路。曾經在洛陽社交的時候,他與貧賤的朋友相互扶持,但現在在長安的道路上,他們只能隔著云泥相望。近來這樣的情景越來越多,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悲慘,而是許多人的悲慘。只有死與生的命運不變,但只聽說對于這些困苦的人,政府似乎對他們漠不關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孤寒士人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困苦人民處境的關切和悲憤之情。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士人與貴族、過去與現在、友誼與疏離等對比,強調了社會的不公和冷漠。作者通過這首詩詞呼吁社會關注和改善貧苦人民的處境,表達了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社會現象的批判。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陋巷中的孤寒士,
走出門感到痛苦。
雖然自稱志向高遠,
卻無法改變自己的貧困形象。
一生中與同門友相伴,
大家都在金閨有官籍。
曾經與我立下膠漆契約的朋友,
最近卻疏遠了我。
正當我要回家的時候,
天空久久地陰沉,
連續下了三天雨。
我瘦弱的驢躲避在路邊,
肥胖的馬在風中嘶鳴。
回頭看時,我竟然忘記了相識的人,
只能獨自站在沙堤上。
曾經在洛陽社交的時候,
我與貧窮的朋友相互扶持。
而現在在長安的道路上,
我們只能隔著云泥相望。
近來這樣的情景越來越多,
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悲慘,
而是很多人的悲慘。
只有死與生的命運不變,
但只聽說政府對這些困苦的人漠不關心。
這首詩《秦中吟十首·傷友(又云傷苦節士·一作膠漆契)》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生活在陋巷中的孤寒士人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困苦人民處境的關切和悲憤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陋巷中的孤寒士,
走出門感到痛苦。
雖自稱志向高,
何免顏色低?
平生與同門友相伴,
籍貫皆在金閨。
曾與膠漆契,
近來卻疏離。
正當下朝歸,
軒騎五門西。
此時天久陰,
連續三日凄凄。
瘦驢避路立,
肥馬對風嘶。
回頭忘相識,
占道上沙堤。
昔年洛陽社,
貧賤相提攜。
今日長安道,
對面隔云泥。
近日多如此,
非君獨慘凄。
死生不變者,
唯聞任與黎。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的手法,揭示了社會不公和冷漠的現象。孤寒士人的貧困和孤獨形象,對比著過去與現在、友誼和疏離,凸顯出社會的不公和困苦人民的遭遇。作者在詩中呼吁關注和改善貧苦人民的處境,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人性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描寫,以及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展現了白居易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情懷。詩中的情感真摯,揭示了社會的冷漠和不公,呼喚著社會的關愛和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