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風詩·治風詩五篇·至正 / 作者:元結 |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為《至正》之詩
一章四韻八句)
為君之道,何以為明?功不濫賞,罪不濫刑;
讜言則聽,諂言不聽;王至是然,可為明焉。
|
|
二風詩·治風詩五篇·至正解釋: 《二風詩·治風詩五篇·至正》
治風詩五篇,首元濟,為君之道,何以為明?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為至治。
功不濫賞,罪不濫刑;讜言則聽,諂言不聽;
王至是然,可為明焉。
中文譯文:
以至善之治為君之道,何以體現明智?
古代有著正直的君王,能夠以正直、謹慎、恭敬、和諧來安撫上下,因此被稱為至治之王。
表揚功績不濫加賞賜,處理罪惡不濫用刑罰;
正直的奏言會被傾聽,奉承之言不會被采納;
只有君王能夠達到這樣的境地,才能稱之為明智。
詩意:
這首詩詞講述了作為君主,要以至善之治作為自己的道德準則,來治理國家。描繪了一位君王應該有的品德和作風。正直、謹慎、恭敬、和諧的治理方法能夠安撫和統一人心,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繁榮。同時,詩中也強調了君王應該有良好的心性和判斷力,要能夠辨別正直的忠言和奉承諂媚的言辭。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明智之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君主治理方式的講述,展現了古代道德倫理觀念和君主治國的思想。詩詞簡潔明快,表達直接,用字樸素,卻表達了深刻的含義。通過對正直君王的描繪,強調了治理國家的重要性和君王應具備的品德與作風。整首詩詞流暢自然,給人以明晰而深思的感覺。展現了作者才思敏捷和對時代風尚的敏銳感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