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樂府十二首·頌東夷 / 作者:元結(jié) |
嘗聞古天子,朝會張新樂。
金石無全聲,宮商亂清濁。
東驚且悲嘆,節(jié)變何煩數(shù)。
始知中國人,耽此亡純樸。
爾為外方客,何為獨能覺。
其音若或在,蹈海吾將學。
|
|
系樂府十二首·頌東夷解釋: 《系樂府十二首·頌東夷》是唐代詩人元結(jié)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jīng)聽聞古代天子,早朝時舉行新的音樂會。
金石無法保留完整的聲音,宮商音階混雜不清。
東方的音樂受驚,悲嘆音律的改變頻繁而煩惱。
方才明白中國人,迷失了純樸的音律。
你作為外來的客人,為何能夠獨自體會其中的情感。
如果這種音樂或許依然存在,我將踏足海洋去學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元結(jié)聽聞古代天子在朝會上進行新的音樂演奏,但現(xiàn)在金石文化無法完全還原音樂的聲音。宮商音階(古代音樂的基本音階)也變得混雜不清。東方的音樂發(fā)生了變革,這使得音律的變化變得復雜而令人困擾。作者通過這種變革來反思中國人自古以來珍愛的純樸文化是否已經(jīng)失去。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表達了一種追求的心態(tài)。他認為,盡管古代音樂的原聲或許已經(jīng)失傳,但在東方(指東夷地區(qū))仍可能存在著類似的音樂。他表示愿意不畏艱險,像踏足海洋一樣,去探索、學習這些音樂。
整首詩充滿了對古代音樂的懷念和對變革的思考。作者通過音樂的變遷,抒發(fā)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憂慮和對追求新事物的渴望。這首詩具有典型的唐代抒情特點,將個人情感與社會背景相結(jié)合,折射出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