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風詩·治風詩五篇·至正 / 作者:元結 |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為《至正》之詩
一章四韻八句)
為君之道,何以為明?功不濫賞,罪不濫刑;
讜言則聽,諂言不聽;王至是然,可為明焉。
|
|
二風詩·治風詩五篇·至正解釋: 中文譯文:《二風詩·治風詩五篇·至正》
為君之道,何以為明?
功不濫賞,罪不濫刑;
讜言則聽,諂言不聽;
王至是然,可為明焉。
詩意:這首詩詞是元結用他的治國理政思想所寫的一首詩,主題是為君之道。他認為一個君王要怎樣才能明智地治理國家?答案是要公正地賞罰,傾聽忠言而不接受諂媚之言。只有君王能夠做到這些,才能算是明智的。
賞析: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治理國家的理念。他認為,一個明智的君王應該以公正的態度來獎勵功臣,懲罰罪人;只聽取真誠的忠言,而不接受虛偽的諂媚之辭。只有這樣,君王才能被認為是明智的。
作者的思想深邃而實用,他認為一個好的君王應該以公正為準則來治理國家,不濫用賞罰權力,聽取真實的建議,不受迎合之辭所蒙蔽。通過這樣的治理方式,才能達到國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福祉。這些思想在唐代官僚體制中尤為重要,展示了作者對于理想國家的向往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