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石溪示學者 / 作者:元結 |
小溪在城下,形勝堪賞愛。
尤宜春水滿,水石更殊怪。
長山勢回合,井邑相縈帶。
石林繞舜祠,西南正相對。
階庭無爭訟,郊境罷守衛。
時時溪上來,勸引辭學輩。
今誰不務武,儒雅道將廢。
豈忘二三子,旦夕相勉勵。
|
|
游石溪示學者解釋: 《游石溪示學者》是唐代元結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溪在城下,
形勝堪賞愛。
尤宜春水滿,
水石更殊怪。
長山勢回合,
井邑相縈帶。
石林繞舜祠,
西南正相對。
階庭無爭訟,
郊境罷守衛。
時時溪上來,
勸引辭學輩。
今誰不務武,
儒雅道將廢。
豈忘二三子,
旦夕相勉勵。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游覽石溪的情景,并向學者們發出勸誡。詩中描述了位于城下的一條小溪,它的景色美麗宜人,值得欣賞和喜愛。尤其在春天,溪水充盈,水中的石頭更加奇特獨特。周圍的山勢回合起伏,小鎮和村莊環繞在一起。石林環繞著舜帝的祠廟,位于西南方向,與溪水相對。在這里,沒有爭訟的階庭,郊外的境界也不再需要守衛。時常有人來到溪邊,勸導和引導辭章學問的后輩。現在有人忽視了武勇,而儒雅的道德將被拋棄。但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積極向學的學者,我們要在早晚互相勉勵。
賞析:
《游石溪示學者》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繪了石溪的景色,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懷相結合。詩中以溪水、石頭、山勢等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作者通過描述溪水的美麗和石頭的奇特,表達了自然景觀的魅力和獨特之處。同時,通過提及舜帝的祠廟,暗示了文化傳統的重要性。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溪水為背景,表達了對學者們的勸誡。他提到了階庭無爭訟、郊境罷守衛的景象,反映了社會和平與安寧。同時,他指出了當時社會上忽視學問,崇尚武勇的現象,呼吁學者們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努力向學。最后,作者以"豈忘二三子,旦夕相勉勵"的句子,表達了對學者們的期望和鼓勵。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反映社會現象,寄托了作者對學問和文化傳統的關懷和呼喚。它既展現了自然風光的美麗,又傳達了對社會和學問的思考,具有啟示和勸誡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