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問相里黃州 / 作者:元結 |
東鄰有漁父,西鄰有山僧。
各問其性情,變之俱不能。
公為二千石,我為山??汀?br/> 志業豈不同,今已殊名跡。
相里不相類,相友且相異。
何況天下人,而欲同其意。
人意茍不同,分寸不相容。
漫問軒裳客,何如耕釣翁。
|
|
漫問相里黃州解釋: 詩詞《漫問相里黃州》的中文譯文是:東邊有漁父,西邊有山僧。分別問他們的性情,他們都無法改變。你是二千石的官員,我是窮游山海的旅人。我們的志向和事業豈能不同,如今已經有了不同的名聲。我們相處的人們,也不是相類而是相異。何況天下的人,卻希望他們的意愿相同。如果人們的意愿不同,分寸就無法相容。我想問問那些華麗裝飾的客人,與務農和釣魚的老人相比,如何呢?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元結對生活中不同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他通過描繪東邊的漁父和西邊的山僧,提出了自己和社會上不同群體的對比。他自稱為“山??汀?,強調自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而與之相對的是公家官員的地位和社會地位,代表了傳統的功名追求。詩人認為,他們的志向和事業已經迥然不同,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他也指出,即使是相識的朋友,也會有不同的愛好和追求。最后,他提問天下的人,是否真的希望他們的意愿相同,而這樣的相同可能會導致沖突和不和諧。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和反問,傳達了詩人對自由和多樣性的追求。他提供了一個不同人群的選擇,探討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和價值觀。詩人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與志向,而人們的理解和包容應該建立在對多樣性和差異的尊重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