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書樓晴望 / 作者:李德裕 |
幽居人世外,久厭市朝喧。
蒼翠連雙闕,微茫認九原。
殘紅映鞏樹,斜日照轘轅。
薄暮柴扉掩,誰知仲蔚園。
|
|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書樓晴望解釋: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書樓晴望》是唐代宰相李德裕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幽居人世外,久厭市朝喧。
蒼翠連雙闕,微茫認九原。
殘紅映鞏樹,斜日照轘轅。
薄暮柴扉掩,誰知仲蔚園。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寧靜、隱居的景象。詩人對繁忙的市朝生活感到厭倦,他選擇了避開塵囂,遠離塵世喧囂,而居住在一個幽靜的地方。詩人眺望遠處的景色,蒼翠的山巒連綿不斷,微茫的形狀勾勒出九原的輪廓。夕陽斜照,映照著鞏樹上殘存的紅葉,照亮了轘轅的光景。在薄暮時分,柴門輕輕關閉,這個安靜的園子只有仲蔚一人知曉。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李德裕對寧靜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繁忙世事的厭倦之情。他選擇了遠離塵囂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在。詩中的景色描繪細膩,通過蒼翠連綿的山巒和微茫的九原勾勒出遠離喧囂的遙遠景象。斜陽映照下的鞏樹上殘存的紅葉,以及柴門輕輕關閉的場景,都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心境,同時展現了唐代士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隱居者的心境刻畫,詩人抒發了對喧囂世俗的抵觸和對寧靜自在的追求,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士人的典型思想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