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恩寺東樓 / 作者:曹松 |
寺樓涼出竹,非與曲江賒。
野火流穿苑,秦山疊入巴。
風梢離眾葉,岸角積虛沙。
此地鐘聲近,令人思未涯。
|
|
慈恩寺東樓解釋: 慈恩寺東樓
寺樓涼出竹,
非與曲江賒。
野火流穿苑,
秦山疊入巴。
風梢離眾葉,
岸角積虛沙。
此地鐘聲近,
令人思未涯。
詩詞中文譯文:
慈恩寺的東樓,
樓里涼氣襲人如竹。
這里與曲江并不相連。
野火穿越寧靜的園林,
秦嶺的山巒疊入巴山。
風在樹梢上抖落幾片葉子,
水岸上堆積著虛幻的沙。
鐘聲從寺廟的這一方傳來,
讓人感到思緒無邊無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慈恩寺東樓的景色和氛圍,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這個地方的思緒和情感。
首先,詩中描述了東樓的涼爽和竹子的清涼感,傳達出寺樓的寧靜與涼爽的氣氛。
其次,作者用對比的手法,表現了這里與曲江之間的隔離感。曲江是有名的湖景勝地,而東樓卻與之相隔,暗示了這里與外界的隔絕和與塵囂的脫離。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寺廟附近的景物。野火流過寧靜的園林,暗示了外界的喧囂和紛亂到達了這個寧靜之地。
秦山疊入巴山,概括了兩座名山的相連之美。
接著,詩中描繪了風吹落葉和岸邊的虛沙,增加了景物的動感和凄涼感。
最后,寺廟的鐘聲傳來,讓人感到思緒無邊無際。這句詩通過描繪鐘聲的近和遠,表現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緒的流動。
整首詩通過對景物和聲音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這個地方的思緒。讀者讀完這首詩會感到一種寧靜和思索的氛圍,也會被作者的感受所打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