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崔侍御赴京 / 作者:李頎 |
綠槐蔭長路,駿馬垂青絲。
柱史謁承明,翩翩將有期。
千官大朝日,奏事臨赤墀。
肅肅儀仗里,風生鷹隼姿。
一從登甲科,三拜皆憲司。
按俗又如此,為郎何太遲。
送君暮春月,花落城南陲。
惜別醉芳草,前山勞夢思。
|
|
送崔侍御赴京解釋: 《送崔侍御赴京》
綠槐蔭長路,駿馬垂青絲。
柱史謁承明,翩翩將有期。
千官大朝日,奏事臨赤墀。
肅肅儀仗里,風生鷹隼姿。
一從登甲科,三拜皆憲司。
按俗又如此,為郎何太遲。
送君暮春月,花落城南陲。
惜別醉芳草,前山勞夢思。
中文譯文:
綠槐樹遮蓋的長路,駿馬的青絲垂下。
參觀歷史官員謁見光明皇帝,華麗慷慨的離別場景即將來臨。
千官們在大朝日下,皆奏事位于赤墀。
肅穆莊重的儀仗隊伍里,風吹拂鷹隼的姿態。
從獲得進士科舉身份開始,三次拜見皆為憲司。
按照常規也如此,惋惜郎官為何太遲。
送君離去的是暮春月,花朵飄落在城南邊界。
可憐遠別時美麗的芳草,前方山巒令人勞累思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李頎送別崔侍御赴京任職的場景。開篇的綠槐樹遮蓋的長路和駿馬垂下的青絲,描繪出送行者的壯麗景象。崔侍御謁見光明皇帝,即將離別的場景中,官員們在大朝日下奏事,莊重肅穆的儀仗隊伍中風吹動著鷹隼的姿態,展示出盛況的氛圍。李頎以自身的經歷,曾經參加科舉考試,成功登上甲科進士,三次皆為憲司。作者感嘆按照傳統禮儀,官員留任時間過長,因此表示遺憾,希望崔侍御早日去京任職。最后,詩人寫道送別發生在暮春,美麗的花朵飄落在城南,令人惋惜。而前方山巒,則讓人勞累,并引發了思念之情。
這首詩描繪了壯麗的離別場景,通過描寫行進的隊伍和莊重的儀仗,以及詩人的個人經歷,展現了唐代封建官員的榮耀與遺憾。詩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綠槐樹和花草,增添了情感色彩。整首詩情感充沛,氣勢恢宏,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即將赴京的祝愿和依依不舍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