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盡上人東林禪居 / 作者:李頎 |
草堂每多暇,時謁山僧門。
所對但群木,終朝無一言。
我心愛流水,此地臨清源。
含吐山上日,蔽虧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
禪戶積朝雪,花龕來暮猿。
顧余守耕稼,十載隱田園。
蘿筱慰舂汲,巖潭恣討論。
泄云豈知限,至道莫探元。
且愿啟關鎖,于焉微尚存。
|
|
無盡上人東林禪居解釋: 《無盡上人東林禪居》是一首李頎創作的唐代詩詞,詩人描繪了一個清幽的禪居景象,并表達了對禪修、寧靜和追求至道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草堂經常有空閑,常去拜訪山上的僧人。我與群木相對,整天無一言。我心愛那流水,此地臨近清源。含著山上的陽光,遮擋了松樹外的村莊。孤峰隔絕了塵世的喧囂,破碎的袈裟衣已經老舊不堪。禪房門口積著早晨的雪花,花龕中有黃昏的猿鳴。我念叨著守護田園的事情,十年來隱居在田園之間。在茅草下寬慰地推磨和汲水,巖石潭中盡情地展開討論。想要洗去心頭的煩躁,但無可言喻的至道卻不可捉摸。只愿打開關鎖,微微地繼續存在。
詩意的核心在于表達詩人追求寧靜獨處、尋找至道的內心愿望。草堂的空閑時光使詩人能夠與自然相對,與山上的僧人一起安靜地度過,與群木相對,沒有語言的交流。詩詞中描繪的清源、陽光、雪花和猿鳴等景象都象征著寧靜和純粹。詩人通過隱居在田園中,沉浸在勞動和討論之中,尋找平靜和無盡的至道。然而,至道卻是不可捉摸的,詩人想要深入探索,但不知道止境。最后,詩人表達了愿望,希望延續微小的存在,繼續追求寧靜和追求至道。
整首詩詞充滿了溫馨、深沉和追求的情感。通過對禪居景象的描繪和詩人情感的表達,詩詞帶給讀者一種寧靜、安逸和向往的感覺。詩人用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意象,呈現了自己內心的思考與感悟,使讀者也能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追求的價值。這首詩詞在詩人李頎的作品中獨具特色,也被視為佳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