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綦毋校書別業 / 作者:李頎 |
常稱掛冠吏,昨日歸滄洲。
行客暮帆遠,主人庭樹秋。
豈伊問天命,但欲為山游。
萬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
蕭條江海上,日夕見丹丘。
生事非漁釣,賞心隨去留。
惜哉曠微月,欲濟無輕舟。
倏忽令人老,相思河水流。
|
|
題綦毋校書別業解釋: 中文譯文:
題綦毋校書別業
常稱掛冠吏,昨日歸滄洲。
行客暮帆遠,主人庭樹秋。
豈伊問天命,但欲為山游。
萬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
蕭條江海上,日夕見丹丘。
生事非漁釣,賞心隨去留。
惜哉曠微月,欲濟無輕舟。
倏忽令人老,相思河水流。
詩意:
這首詩題為《題綦毋校書別業》,是唐代詩人李頎所作。詩人主要描述了他作為官員經常被贊頌,但如今已經告別了官場,回歸平淡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官長生活和田園生活之間的比較和思考。詩人用“掛冠吏”來形容自己曾經的官職,而現在卻選擇了歸隱,回到了平淡的滄洲。通過描寫行人遠離和谷主庭園的秋景,詩人向讀者展示了他對官僚生活的疲倦與厭倦,并表達了他對山水之間自由自在的追逐的向往。
詩中還體現了唐代文人常有的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人對萬物和自然的描繪,表達出一種心境的釋放和舒緩。白云的自由飄忽和幽深使得詩人感到自然之間的寧靜和寬廣。
詩中所提到的丹丘可能是指北國岳陽市丹陽市一帶的丹山,而滄洲則指滄州,也有一種解釋為李頎家鄉陜西省渭南市的陳倉區。
整首詩采用了七言絕句的形式,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官僚生活的返璞歸真的向往和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詩中表露出的離愁別緒和對時光流轉的感嘆也增添了一絲憂傷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