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于十一 / 作者:李頎 |
累薦賢良皆不就,家近陳留訪耆舊。
韓康雖復在人間,王霸終思隱巖竇。
清冷池水灌園蔬,萬物滄江心澹如。
妻子歡同五株柳,云山老對一床書。
昨日公車見三事,明君賜衣遣為吏。
懷章不使郡邸驚,待詔初從闕庭至。
散誕由來自不羈,低頭授職爾何為。
故園壁掛烏紗帽,官舍塵生白接z5.寄書寂寂於陵子,蓬蒿沒身胡不仕。
藜羹被褐環堵中,歲晚將貽故人恥。
|
|
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于十一解釋: 中文譯文:回答高三十五的留別,給十一呈遞。累薦賢良皆不被接納,家近陳留去探望老友。韓康雖然還在人世間,王霸卻一直想隱居于深山洞穴。清冷的池水灌溉著園中的蔬菜,萬物都像洶涌的江水一般平靜。妻子和我都喜歡在五株柳樹下歡樂,云山老了依然對著一床書。昨日公車見了三件事,明君賜予衣服,讓我擔任官職。懷著文章之心不讓官府驚擾,等待圣旨初從皇宮而至。放蕩不羈的性格由來自由,現在卻低頭接受官職,你又為何如此呢?故鄉的墻壁上掛著烏紗帽,官舍中的塵土滿是白灰。寂寂地寄書給陵子,蓬蒿草茂盛卻不為官。藜羹被褐環圍在其中,歲月晚了將使故人慚愧。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頎寫給高三十五的回答留別之作。詩人感嘆自己雖然多次推薦賢良之士,卻總是得不到任用。他的家離陳留很近,去拜訪耆舊,卻沒能與韓康、王霸等名士相見。詩人用清冷的池水灌溉園中蔬菜的形象,表達了他內心平靜如江水的心境。妻子和他都喜歡在五株柳樹下共享幸福,而云山老了依然陪伴他對一床書。詩人又描繪了自己被任用的情景,贊頌明君的仁德。他雖然懷有文章之心,卻不想讓官府輕易打擾。詩人最后表達了自己的困惑,自己原本放蕩不羈,卻低頭接受了官職,對此感到疑惑。他的家鄉墻上掛著烏紗帽,官舍中充滿了塵土。他寂寞地寄信給陵子,對于自己沒有謀求官職而選擇了蓬蒿草生活感到慚愧。整首詩情感沉郁,抒發了詩人對官場失意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