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從弟游江淮兼謁鄱陽劉太守 / 作者:李頎 |
都門柳色朝朝新,念爾今為江上人。
穆陵關帶清風遠,彭蠡湖連芳草春。
泊舟借問西林寺,曉聽猿聲在山翠,潯陽北望鴻雁回,湓水東流客心醉。
須知圣代舉賢良,不使遺才滯一方。
應見鄱陽虎符守,思歸共指白云鄉。
|
|
送從弟游江淮兼謁鄱陽劉太守解釋: 送從弟游江淮兼謁鄱陽劉太守
都門柳色朝朝新,
念爾今為江上人。
穆陵關帶清風遠,
彭蠡湖連芳草春。
泊舟借問西林寺,
曉聽猿聲在山翠。
潯陽北望鴻雁回,
湓水東流客心醉。
須知圣代舉賢良,
不使遺才滯一方。
應見鄱陽虎符守,
思歸共指白云鄉。
中文譯文:
送從弟游江淮兼謁鄱陽劉太守
經過都城,都門柳樹的顏色每天都嶄新,
想到你現在成為江上的人。
穆陵關隔著清風遠在迢遙之處,
彭蠡湖連著美麗的草原春天。
停船借問西林寺,
黎明時分聆聽山林的猿鳴,
望北方的潯陽,鴻雁歸來,
湓水東流,我心陶醉。
應該知道在圣代,賢德的人被重用,
不會讓才華留在局促的一方。
你應該見到鄱陽劉太守負責保護鄱陽洲,
共同向白云鄉指點歸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頎所作,詩人以送從弟游江淮為題材,表達了對親人離別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遠方風景和山水的贊美之情。
詩的開頭用柳色來表現柳樹的翠綠之美,都門柳色朝朝新,意味著每天都有新的離別者,這里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心中的離別之情每天都新鮮。
接著,詩人提到穆陵關和彭蠡湖,詩中描繪了穆陵關的風景遠在天邊,彭蠡湖和綿延的芳草形成了美麗的春天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遠方風景的向往之情。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表達了對遠方情況的詢問和向往,泊舟借問西林寺,曉聽猿聲在山翠,潯陽北望鴻雁回,湓水東流客心醉。詩人以自己的情感寄托,期望能夠聽到山林中的猿聲,欣賞潯陽的美景,感受湓水的湍急,表現了詩人對遠方美景的向往之情。
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和對賢良才士的期待,須知圣代舉賢良,不使遺才滯一方。詩人希望那些有才華和品德的人能夠得到重用,避免他們的才華被局限在狹小的地方。并提到鄱陽劉太守,表示他的職務是守護鄱陽,向往自己歸鄉的白云鄉。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美景的向往之情,同時也融合了對親人離別的思念之情和對賢才的期待。以李頎擅長的妙語和巧妙的描寫手法,展現了唐代人對家鄉和美景的熱愛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