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和樂九章·歌南郊第四 / 作者:盧照鄰 |
虔郊上帝,肅事圓丘。
龍駕四牡,鸞旗九斿。
鐘歌晚引,紫煬高浮。
日麗蒼璧,云飛鳴球。
皇之慶矣,萬壽千秋。
|
|
中和樂九章·歌南郊第四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中和樂九章·歌南郊第四》
虔郊上帝,肅事圓丘。
龍駕四牡,鸞旗九斿。
鐘歌晚引,紫煬高浮。
日麗蒼璧,云飛鳴球。
皇之慶矣,萬壽千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的盧照鄰創作的,描繪的是皇帝在南郊祭祀上帝時的盛況。
“虔郊上帝,肅事圓丘。”上帝即天,皇帝虔誠地祭祀天神,神秘而莊重。南郊是皇帝祭祀天神的地方,圓丘是以土為基的祭壇。作者通過簡潔的詞語,表達了皇帝虔誠念神、郊祀莊嚴肅穆的氛圍。
“龍駕四牡,鸞旗九斿。”龍是皇帝的象征,駕龍乘車表達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四牡指的是四匹馬,象征著四方天地。鸞是鳳凰的雌性,是吉祥的象征,旗幟上九斿表示九州九方,也是天下萬國。這兩句描繪了皇帝隆重的游行儀式,彰顯了皇帝的權威和國家的榮耀。
“鐘歌晚引,紫煬高浮。”這里描繪了祭祀活動中奏樂歌舞的場景。鐘是鳴鐘,歌是指歌舞,晚引是指在傍晚時分奏樂歌舞引導祭祀儀式。紫煬是紫色的陽光,高浮表示光輝耀眼。這兩句表達了祭祀活動的莊嚴隆重,光彩奪目的氛圍。
“日麗蒼璧,云飛鳴球。”這里描繪了祭祀過程中的自然景觀。日麗指陽光明媚,蒼璧是指天空中的璧星(北極星),云飛是指飄動的云彩,鳴球是指閃爍的星球。這兩句表達了祭祀之時,自然界的瑰麗景色,充滿了祥和、美好的氣息。
“皇之慶矣,萬壽千秋。”這兩句是詩的結尾,表達了皇帝舉行祭祀活動的慶祝之意。萬壽千秋是祝愿皇帝長壽無疆的詞語,暗示了皇帝祭祀活動的圓滿成功和國家的繁榮興旺。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和形象描寫,成功地表達了皇帝南郊祭祀上帝的盛況和國家的榮光。詩意莊重、氣勢恢宏,展示了唐代皇權的威嚴和莊嚴,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美好愿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