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行寄劉李二參軍 / 作者:盧照鄰 |
萬里煙塵客,三春桃李時。
事去紛無限,愁來不自持。
狂歌欲嘆鳳,失路反占龜。
草礙人行緩,花繁鳥度遲。
彼美參卿事,留連求友詩。
安知倦游子,兩鬢漸如絲。
|
|
山行寄劉李二參軍解釋: 山行寄劉李二參軍
萬里煙塵客,三春桃李時。
事去紛無限,愁來不自持。
狂歌欲嘆鳳,失路反占龜。
草礙人行緩,花繁鳥度遲。
彼美參卿事,留連求友詩。
安知倦游子,兩鬢漸如絲。
中文譯文:
千山萬水間,煙塵中的行旅客人,
正在三春到來時,桃樹李樹開花時。
往事紛繁無限,愁慮自己無法承受。
想要放聲歌唱,卻沮喪地迷路反而被束縛。
草木阻礙人行緩慢,花開時鳥兒卻飛過遲緩。
那位美麗的參卿(官員)事務,依然留連著尋求友人的詩作。
誰能知道我這疲憊的游子,已經(jīng)兩鬢漸漸如絲綿。
詩意和賞析:
這首唐代的《山行寄劉李二參軍》描繪了詩人行旅在山野間的孤獨和無奈。詩中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無處傾訴的愁悶,以及對于迷茫和困頓的感嘆。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詩人的行旅身份,處在萬里煙塵中,正值春天桃李花開的時節(jié)。接著,詩人略帶抱怨地表達了心事重重,過去的事情無盡無窮,愁苦接踵而至,自己又無法承受。這里通過用意象來表達詩人心境的抑郁和困厄。
后面幾句,詩人抒發(fā)了自己的無所適從和迷茫。他欲言又止,想要狂歌表達內(nèi)心的失落與痛楚,卻害怕失去方向淪為被迫的生活。草木阻隔了人們的行進,花開時鳥兒才肆意飛翔,似乎在暗示詩人的內(nèi)心壓抑被外在環(huán)境所限制的局面。
最后兩句,詩人提到了"彼美參卿事(那位美麗的參卿的職務)",在疲憊的旅途中,他依然留意著求友為伴的詩歌。最后一句,則展現(xiàn)了詩人倦游時歲月無情的沉淀,兩鬢漸漸如絲綿,暗示了詩人行旅歲月的飄逝和自身的疲憊。
整首詩以山野行旅的景象為背景,以自己的境遇和內(nèi)心苦悶為主線,充滿了對于命運和人生沉思的感慨。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的孤獨、迷茫和艱辛的心境,給人以深思和感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