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崔錄事哭鄭員外 / 作者:盧照鄰 |
文學秋天遠,郎官星位尊。
伊人表時彥,飛譽滿司存。
楚席光文雅,瑤山侍討論。
鳳詞凌漢閣,龜辯罩周園。
已陪東岳駕,將逝北溟鯤。
如何萬化盡,空嘆九飛魂。
白馬西京驛,青松北海門。
夜臺無曉箭,朝奠有虛尊。
一代儒風沒,千年隴霧昏。
梁山送夫子,湘水吊王孫。
仆本多悲淚,沾裳不待猿。
聞君絕弦曲,吞恨更無言。
|
|
同崔錄事哭鄭員外解釋: 《同崔錄事哭鄭員外》是唐代盧照鄰創作的一首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于友人離去的哀傷之情。
詩中描述了崔錄事(即崔員外)離世的情景,以及他在朝廷中的卓越地位和才華。作者稱崔員外為"郎官星位尊",指其在政治上的高職位。崔員外是一個聰慧而有才華的人物,被贊譽為"伊人表時彥",意味著他是當時的佼佼者。他在文化交流場合中的談話也備受稱贊,被形容為"楚席光文雅",表達了他的修養和口才。他的才華更像瑤山的守衛者,意為他在討論中留下深刻的影響。崔員外的才華被稱為"鳳詞",超越了漢朝閱覽的寶典,也包含了更廣泛的主題。他的辯論能力被比喻成龜,罩住了周園。這些描寫突出了崔員外在政紀和談判方面的卓越才學。
然而,即使擁有這樣雄厚的才華和聲望,崔員外也將離開人世。詩中有許多暗示崔員外即將逝去的境況,例如"已陪東岳駕",意味著他即將與東岳(泰山)為伴,成為泰山的神靈。"將逝北溟鯤"暗示他即將踏上北極海(北溟)的旅程,成為神話中的大魚"鯤"。詩中反復強調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可避免的命運,詩人哀嘆崔員外被命運剝奪了生命,他的精神將不能再被世人見證。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崔員外的惋惜和無法言語的憤懣。他以白馬、青松和夜臺等景物,象征著身后的世界,來傳達自己對崔員外的悼念之情。作者也暗示自己的悲痛,他的淚水和衣裳都被悲傷所濕潤,卻無法借助猿猴的幫助來擦干眼淚。他聽到崔員外的音樂絕聲以后,心中充滿了悔恨和無言之感。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崔員外離世的悲痛之情,描繪了他在朝廷和文化圈中的杰出才華,并以詩人的個人情感表達了對逝者命運的無奈和惋惜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