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渚招王昌齡張僨 / 作者:常建 |
刈蘆曠野中,沙土飛黃云。
天晦無精光,茫茫悲遠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
春雁又北飛,音書固難聞。
謫居未為嘆,讒枉何由分。
午日逐蛟龍,宜為吊冤文。
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
貧士任枯槁,捕魚清江濆。
有時荷鋤犁,曠野自耕耘。
不然春山隱,溪澗花氤氳。
山鹿自有場,賢達亦顧群。
二賢歸去來,世上徒紛紛。
|
|
鄂渚招王昌齡張僨解釋: 《鄂渚招王昌齡張僨》是唐代詩人常建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鄂渚的景象,表達了對遠離故鄉與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呼吁賢達人士回歸治理亂世。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
刈蘆曠野中,割下的蘆葦在廣闊的野外,
沙土飛黃云。沙土彌漫,天空布滿黃沙云煙。
天晦無精光,天空昏暗,不見一絲光亮。
茫茫悲遠君。漫漫無際,傷懷遠離的君王。
楚山隔湘水,楚山擋住湘水,
湖畔落日曛。在湖畔,太陽落下了。
春雁又北飛,春天的雁又向北飛去,
音書固難聞。音信確實難以傳達。
謫居未為嘆,被流放的人還未嘆息,
讒枉何由分。忠良受到誣陷如何分辨。
午日逐蛟龍,中午追逐蛟龍,
宜為吊冤文。適當作哀冤之文。
翻覆古共然,顛覆的歷史,再次出現。
名宦安足云。雖有名望和地位,卻不能安于此。
貧士任枯槁,窮人任由枯槁,
捕魚清江濆。捕魚者在清澈的江水中搖船。
有時荷鋤犁,偶爾拿著鋤頭犁地,
曠野自耕耘。在廣闊的野地上自己耕耘。
不然春山隱,否則春山會隱藏,
溪澗花氤氳。小溪和山澗里花朵的芬芳彌漫。
山鹿自有場,山里的鹿有自己的領地,
賢達亦顧群。賢士應該關心百姓。
二賢歸去來,兩位賢士離別歸來,
世上徒紛紛。世間的事情卻徒然紛亂。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意境表達了思鄉之情和忠誠不屈的態度。詩人通過描繪荒野、黃沙和昏暗天空的景象,表達了自己離鄉的孤獨和對遠方君王的思念之情。他用楚山隔斷湘水,湖畔落日曛的描寫,象征著他與友人之間的分離和遠隔。詩人感嘆時光易逝,眷戀君王高潔的品性,并呼吁賢達人士回到亂世中,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最后兩句表達了對社會現狀的失望,對賢士回歸的期待。
整首詩音節和諧,情感真摯,寄托了作者忠誠不渝的情思和對亂世的無奈。通過對大自然景象的描寫與人物形象的對比,抒發了思鄉之情以及對社會現狀的擔憂。對于讀者來說,這首詩詞帶有濃厚的離愁和壓抑的氛圍,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士人的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