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峰 / 作者:常建 |
西山第三頂,茅宇依雙松。
杳杳欲至天,云梯升幾重。
瑩魄澄玉虛,以求鸞鶴蹤。
逶迤非天人,執節乘赤龍。
旁映白日光,縹緲輕霞容。
孤輝上煙霧,馀影明心胸。
愿與黃麒麟,欲飛而莫從。
因寂清萬象,輕云自中峰。
山暝學棲鳥,月來隨暗蛩。
尋空靜馀響,裊裊云溪鐘。
|
|
第三峰解釋: 第三峰
西山第三頂茅宇依雙松。
杳杳欲至天,云梯升幾重。
瑩魄澄玉虛,以求鸞鶴蹤。
逶迤非天人,執節乘赤龍。
旁映白日光,縹緲輕霞容。
孤輝上煙霧,馀影明心胸。
愿與黃麒麟,欲飛而莫從。
因寂清萬象,輕云自中峰。
山暝學棲鳥,月來隨暗蛩。
尋空靜馀響,裊裊云溪鐘。
譯文:
西山的第三峰,茅屋依偎在雙松之間。
茫茫如欲觸天,云梯上升幾重。
明亮的月光映照在玉虛之上,希望能找到鸞鶴的蹤跡。
盤旋曲折,如仙非凡,手執仙杖騎在紅色的龍上。
旁邊借著白日的光芒,輕巧地披著霞光的容顏。
孤輝沖破煙霧,余影照亮心胸。
愿意與黃麒麟一同飛翔,卻又無法相隨。
因為寂靜,萬象清空,輕云自我中央的峰巔飄蕩。
山暮時鳥兒歸窩棲息,月亮升起,隨著蟲鳴成為夜晚的伴奏。
尋著空靈的余響,輕輕地飄動著云溪中的鐘聲。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西山的第三座峰為主題,通過山峰的形象和寓言意象來表達作者對仙境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第一句將茅屋依偎在松樹之間的景象一覽無余,展示了峰巒交錯的山勢。第二句中的“云梯升幾重”形象地描繪了登上山峰的艱辛與困難。接下來的幾句表現了作者對仙境和靈異世界的向往,希望能夠找到仙鶴的蹤跡。
詩中的“非天人”和“執節乘赤龍”暗示了作者擁有超凡的仙境能力,表現了作者對于追求超越塵世的渴望。接下來的描寫通過山峰旁邊的白日光、輕巧的霞光以及在煙霧中映照出的光影來營造出仙境般的氛圍。
最后幾句呈現了山暮時鳥兒歸巢和夜晚的蟲鳴聲交織成的寧靜氛圍,進一步強化了詩中對仙境與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詩通過描繪山峰和創造了美妙的意境,表達了詩人追求仙境和超凡的心情和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