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君墓 / 作者:常建 |
漢宮豈不死,異域傷獨沒。
萬里馱黃金,蛾眉為枯骨。
回車夜出塞,立馬皆不發。
共恨丹青人,墳上哭明月。
|
|
昭君墓解釋: 詩詞《昭君墓》出自唐代詩人常建之手,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昭君墓》
漢宮豈不死,
異域傷獨沒。
萬里馱黃金,
蛾眉為枯骨。
回車夜出塞,
立馬皆不發。
共恨丹青人,
墳上哭明月。
譯文:
漢宮的人早已去世,
異域中的人無法理解她的悲傷。
從萬里之遙運來的黃金,
她的美麗眉眼卻變成了枯骨。
回程的車子在夜色中離開了邊塞,
她們騎著馬兒默默離去。
大家共同憤恨那些能用畫筆表現人物形象的人,
在她的墓上為明亮的月光而哭泣。
詩意:
這首詩以昭君的墓為背景,表達了對昭君命運的悲傷和對她所遭受的不公待遇的憤懣之情。昭君被賜嫁給匈奴王后,跟隨匈奴部落生活。她的美貌引起了國內的爭斗,她被逐出匈奴王宮,并最終病亡。詩中通過對昭君命運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她的同情和憐憫。
賞析:
該詩情感深沉,寄托了詩人對昭君的哀思和憤怒。字里行間流露出無限的悲愴與痛苦,揭示了昭君命運的悲劇性和不幸的命運。通過對昭君死后的情景描繪,詩人借墓、黃金等象征性意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個被遺忘的女子,曾經的美貌在異鄉變得毫無價值。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畫家的不滿,認為畫家們只會描繪美好而不關心真實的命運。整首詩篇表現了詩人對歷史悲劇的憤怒和對昭君命運的同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