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下曲四首 / 作者:常建 |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
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龍斗雌雄勢已分,山崩鬼哭恨將軍。
黃河直北千馀里,冤氣蒼茫成黑云。
因嫁單于怨在邊,蛾眉萬古葬胡天。
漢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無草木煙。
|
|
塞下曲四首解釋: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詩人常建創作的一篇詩詞。這篇詩詞以描寫塞外草原的景色和邊塞戰爭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家園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玉帛朝回望帝鄉,
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
兵氣銷為日月光。
北海陰風動地來,
明君祠上望龍堆。
髑髏皆是長城卒,
日暮沙場飛作灰。
龍斗雌雄勢已分,
山崩鬼哭恨將軍。
黃河直北千馀里,
冤氣蒼茫成黑云。
因嫁單于怨在邊,
蛾眉萬古葬胡天。
漢家此去三千里,
青冢常無草木煙。
這首詩詞以塞外戰事為背景,通過表達作者的痛苦和憂愁,表達了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家園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賞析:
詩的第一聯表達了對烏孫歸去不稱王的遺憾之情,通過對天涯靜處和兵氣銷為日月光的描繪,給讀者展示了塞外戰事之后的寧靜與和平。
詩的第二聯通過描繪北海陰風動地來和明君祠上望龍堆的景象,表達了對邊塞戰爭中英勇將士的緬懷和敬仰之情。
詩的第三聯通過描繪長城卒的髑髏和日暮沙場飛作灰的景象,表達了對戰爭殘酷和無常的思考。
詩的第四聯通過描繪龍斗雌雄勢已分和山崩鬼哭恨將軍的景象,讓人感受到戰爭中的慘烈與無奈。
詩的最后兩句通過描繪黃河直北的冤氣蒼茫成黑云和因嫁單于怨在邊的景象,表達了對戰爭帶來的冤屈和痛苦的思考。
整首詩以邊塞戰爭為背景,通過描繪戰爭帶來的殘酷和痛苦,凸顯了對和平與家園的向往,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