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新安國寺 / 作者:李洞 |
佛亦遇艱難,重興疊廢壇。
偃松枝舊折,畫竹粉新干。
開講宮娃聽,拋生禁鳥餐。
鐘聲入帝夢,天竺化長安。
|
|
題新安國寺解釋: 《題新安國寺》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李洞。這首詩詞描述了佛教在艱難中重建與興盛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是:
佛亦遇艱難,
佛教同樣遭遇了艱難,
重興疊廢壇。
但是它再次興盛,寺廟屢次重建。
偃松枝舊折,
佛怒象偃伏,枝葉凋謝。
畫竹粉新干。
又畫新的竹子,粉末用來涂抹。
開講宮娃聽,
講經(jīng)的地方,宮中的兒童傾聽。
拋生禁鳥餐。
禁令禁止捕殺鳥類。
鐘聲入帝夢,
寺廟的鐘聲敲入皇帝的夢中,
天竺化長安。
天竺(印度)的佛教文化傳入長安(唐朝的都城)。
這首詩詞通過對佛教寺廟的興衰歷程的描繪,表達(dá)了佛教在逆境中不斷重建與發(fā)展的精神。詩中的“佛亦遇艱難”可解釋為佛教在歷史中遭遇了很多挫折和逆境,但它始終能夠重新站起來,重建寺廟,繼續(xù)傳承和發(fā)展。
詩中的“偃松枝舊折,畫竹粉新干”是對佛像的比喻。佛像在艱難中倒下,枯萎,但通過重建,可以畫一個新的佛像,傳承佛教的教義。
詩中的“開講宮娃聽,拋生禁鳥餐”暗指封建社會中禁止平民接觸佛教的情況。但通過宮中的兒童們的傾聽,禁止捕鳥的政令的執(zhí)行,實(shí)際上是在傳播佛教的思想。
最后兩句“鐘聲入帝夢,天竺化長安”表示佛教文化不僅在寺廟中傳播,甚至影響了皇帝,天竺的文化在長安傳承延伸。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寺廟的興廢為線索,講述了佛教在艱難中重建與發(fā)展的歷程,表達(dá)了作者對佛教的贊賞和敬重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