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侯圭常侍 / 作者:李洞 |
我重君能賦,君褒我解詩。
三堂一拜遇,四海兩心知。
影掛僧挑燭,名傳鶴拂碑。
涪江吊孤冢,片月下峨嵋。
|
|
吊侯圭常侍解釋: 吊侯圭常侍
我重君能賦,君褒我解詩。
三堂一拜遇,四海兩心知。
影掛僧挑燭,名傳鶴拂碑。
涪江吊孤冢,片月下峨嵋。
中文譯文:
吊侯圭常侍
我尊重君賦詩之才,君也稱贊我解讀詩意。
三次在大殿中拜見,四方萬物都感同身受。
掛起影子用作僧人挑燈照明,名字傳世像鶴舞拂去碑上塵土。
在涪江吊祭孤冢,月亮微弱地照耀著峨嵋山。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李洞寫給朋友侯圭常侍的挽詩,表達了對友情的珍重和記憶。詩中以對雙方才學(xué)的贊美和欣賞為起點,表示彼此的相知相惜。在詩中,作者用意境豐富的描述來表達友情的真摯和深厚。
首字句“我重君能賦,君褒我解詩”表達了作者對侯圭常侍文學(xué)才華的稱贊,同時也表達了他能夠理解和欣賞侯圭常侍創(chuàng)作出的詩歌。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雙方互相贊賞和信任的情景,“三堂一拜遇,四海兩心知”。在這里,三堂指的是雙方見面的次數(shù),表示雙方的交往,四海指的是雙方朋友圈的廣泛,也表達了雙方心靈相通的意思。
接下來的兩句“影掛僧挑燭,名傳鶴拂碑”,使用了意境鮮明的描繪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對侯圭常侍的贊美。影掛僧挑燭,形象地描繪了侯圭常侍的才情和學(xué)識傳播的場景;名傳鶴拂碑,象征著侯圭常侍的聲名在文學(xué)圈中流傳,并且具有洗滌塵俗的美意。
最后兩句“涪江吊孤冢,片月下峨嵋”是作者為亡朋友表達哀思,描述了在涪江吊祭孤冢和峨嵋山下的情景。這里的片月下峨嵋,形容了山中的安詳與寧靜,也寄托了對逝去朋友的思念。
總而言之,這首詩以熟悉而華麗的表述,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逝去朋友的哀思,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侯圭常侍才華的贊賞和對朋友關(guān)系的懷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