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山亭 / 作者:蘇軾 |
登嶺勢巍巍,蓮峰太華齊。
憑欄紅日早,回首白云低。
松柏月中老,猿猴物外啼。
禪師吟絕后,千古指人迷。
|
|
半山亭解釋:
《半山亭》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登嶺勢巍巍,蓮峰太華齊。
憑欄紅日早,回首白云低。
松柏月中老,猿猴物外啼。
禪師吟絕后,千古指人迷。
中文譯文:
登上半山亭,山勢雄偉壯麗,蓮花峰與太華山齊峙。
倚欄桿,紅日早已升起,回首望去,白云低垂。
松樹和柏樹在月光中顯得古老滄桑,猿猴在遠處啼叫。
禪師吟詠結束之后,指引著千古迷惑的人們。
詩意和賞析:
《半山亭》是蘇軾在游覽半山亭時的所感所思。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思想情感,展現了蘇軾對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句“登嶺勢巍巍,蓮峰太華齊”,描繪了山峰的雄偉壯麗之勢,蓮花峰與太華山并列,表現了蘇軾對大自然的景觀的贊嘆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憑欄紅日早,回首白云低”,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禪悟和對人生的思考。紅日升起,詩人倚欄而望,回首望去,白云低垂,形成了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
第四句“松柏月中老,猿猴物外啼”,通過描繪松柏樹在月光下的古老形象和遠處猿猴的啼叫聲,給詩詞增添了一種靜謐和禪意,也折射出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對人世的疑問。
最后兩句“禪師吟絕后,千古指人迷”,表達了蘇軾對禪宗智慧和詩歌力量的崇敬。禪師吟詠結束后,他的詩歌指引著千古迷惑的人們,表達了詩人對藝術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索。
整首詩詞以景寫情,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詩人的感悟,抒發了詩人對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并融入了禪宗的哲學思想,寄寓了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和對藝術創作的追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