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臺 / 作者:蘇軾 |
三界無所住,一臺聊自寧。
塵勞付白骨,寂照起黃庭。
殘磬風中裊,孤燈雪后青。
須防童子戲,投瓦犯清泠。
|
|
觀臺解釋:
《觀臺》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寂靜、寧靜的景象。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界無所住,一臺聊自寧。
塵勞付白骨,寂照起黃庭。
殘磬風中裊,孤燈雪后青。
須防童子戲,投瓦犯清泠。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觀景臺的景象。詩人蘇軾通過對景臺的描寫,表達了他對繁華世界的超越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
賞析:
在這首詩詞中,蘇軾運用了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觀景臺的景象與人生境遇相聯系,表達了他對人世間繁囂喧嘩的厭倦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
首句"三界無所住,一臺聊自寧"表達了蘇軾對塵世紛擾的厭倦。"三界"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界,即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意味著無論是欲望、世俗的紛擾還是超脫世俗的修行,都不能帶來真正的寧靜。而"一臺"則指的是觀景臺,它成為詩人內心的歸宿,給人以寧靜和慰藉。
接下來的兩句"塵勞付白骨,寂照起黃庭"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虛幻。"塵勞"代表繁忙的世俗生活,"白骨"則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不可逃避的死亡。而"寂照起黃庭"則意味著在這片寂靜之中,內心得以照亮,迎來心靈的寧靜。
接下來的兩句"殘磬風中裊,孤燈雪后青"通過景物的描繪,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氣氛。"殘磬"是指破損的鐘磬,"孤燈"則象征著孤寂。風中飄蕩的殘磬與雪后青色的孤燈,形成了一幅寂靜而凄美的畫面,進一步強調了人世間的虛妄和無常。
最后兩句"須防童子戲,投瓦犯清泠"是蘇軾對內心寧靜的呼喚。"童子戲"象征著外界的干擾和誘惑,而"投瓦犯清泠"則意味著外在的干擾會破壞內心的寧靜。這句話提醒人們要時刻警惕外界的干擾,保持內心的寧靜。
總體而言,蘇軾的《觀臺》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厭倦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通過對景臺的描繪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呼喚人們超越塵囂,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平靜。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意境的描寫,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展現了蘇軾對人生和境界的獨特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