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元舍人萬頃臨池玩月戲為新體 / 作者:沈佺期 |
春風搖碧樹,秋霧卷丹臺。
復有相宜夕,池清月正開。
玉流含吹動,金魄度云來。
熠爚光如沸,翩翾景若摧。
半環投積草,碎璧聚流杯。
夜久平無煥,天晴皎未隤.
鏡將池作匣,珠以岸為胎。
有美司言暇,高興獨悠哉。
揮翰初難擬,飛名豈易陪。
夜光殊在握,了了見沉灰。
|
|
和元舍人萬頃臨池玩月戲為新體解釋: 中文譯文:
春風搖動綠色的樹,秋霧卷起紅色的臺。此外還有夜晚的陳述,清澈的池水中正放出月光。玉流水含著輕柔的波動,金色的月光從云中穿過來。輝煌的光芒仿佛沸騰,輕盈的景象仿佛摧毀一切。半彎的月光投射在堆積的草上,破碎的玉璧聚集在流動的酒杯中。夜晚久了逐漸失去光彩,天空晴朗卻并未隱退。把鏡子當成池水的匣子,把珍珠當成水岸的胎。有美好的時光空閑,高興獨自悠哉。揮毛筆初時難以描繪,名聲如何輕易陪伴。夜光特別明亮,看得清楚沉淀下來的灰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月夜的景象,流露出詩人對自然美和藝術創作的思考。
首兩句以春風和秋霧為象征,描繪了自然界的變化和流轉。接下來的兩句描述夜晚的宜人景色和池中明亮的月光,表達了詩人對寧靜和美好事物的渴望。
接著,詩中運用了寶石、玉璧和酒杯等意象,通過表現璀璨的景象和獨特的美感,傳達了美的價值和珍貴之處。
倒數第二句中,詩人借用池水作為匣子,珍珠作為水岸的胎,以此表現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創造的渴望。
最后一句則直接點明了夜光照亮了沉淀下來的灰燼,暗喻詩人通過藝術創作使失去光彩的事物煥發新的生機。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押韻手法,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準確的詞匯,傳達出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藝術創作的思考,展現了唐代流派美學的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