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崇山向越常 / 作者:沈佺期 |
朝發崇山下,暮坐越常陰。
西從杉谷度,北上竹溪深。
竹溪道明水,杉谷古崇岑。
差池將不合,繚繞復相尋。
桂葉藏金嶼,藤花閉石林。
天窗虛的的,云竇下沉沉。
造化功偏厚,真仙跡每臨。
豈徒探怪異,聊欲緩歸心。
|
|
從崇山向越常解釋: 從崇山向越常,我早晨離開了崇山,傍晚坐在越常的陰涼處。
西行穿過杉谷,北上是竹溪的深處。
竹溪清澈見底,杉谷古樹參天。
轉彎曲折處,纏繞環繞又相互交錯。
桂葉掩蓋著金色的小島,藤花遮住了石林。
天窗敞開了,云竇在下沉沉。
自然的力量十分神奇,真仙的足跡常常出現。
我們難免會去探索奇異之事,只是為了安撫歸心。
中文譯文:
早晨離開崇山,傍晚坐在越常的陰涼處。
穿過杉谷向西行,北上是竹溪的深處。
竹溪清澈見底,杉谷古樹參天。
轉彎曲折處,纏繞環繞又相互交錯。
桂葉掩蓋金色小島,藤花遮住石林。
天窗敞開,云竇在下沉沉。
自然的力量神奇,真仙的足跡常現身。
我們難免探索奇異之事,只為安撫歸心。
詩意:
詩中描繪了作者朝發崇山,暮坐越常的場景。崇山和越常分別代表了山林和鄉村田園的意象。作者通過描述山林和溪谷中的自然景色,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崇敬之情。詩歌中的自然景色描寫簡潔而富有意境,通過描繪出山林和溪谷的美麗景色,以及融合人文情感,展示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在細膩的描寫中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自然的向往之情。通過描寫崇山和越常的景色,以及其中的杉谷和竹溪,展現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交融。桂葉藏金嶼和藤花閉石林的意象,更增添了詩歌的神秘感和詩意。而天窗虛的的,云竇下沉沉的描寫,則營造了一種神秘幽靜的氛圍。整首詩通過描寫自然景色,表達了對安逸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真實與幻境,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