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韓校書赴江西幕 / 作者:朱慶馀 |
從軍五湖外,終是稱詩人。
酒后愁將別,涂中過卻春。
山橋槲葉暗,水館燕巢新。
驛舫迎應遠,京書寄自頻。
野情隨到處,公務日關身。
久共趨名利,龍鐘獨滯秦。
|
|
送韓校書赴江西幕解釋: 《送韓校書赴江西幕》是唐代朱慶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離開家鄉(xiāng),遠赴五湖之外從軍,最終成為一位著名的詩人。
在飲酒后感到憂愁與別離,涂鴉中度過了一個春天。
山橋上的槲樹葉黯淡無光,水館里的燕巢卻是嶄新的。
驛舫遠遠地迎接,信件頻頻寄自京城。
野外的情感無處不在,公務忙碌占據(jù)了我的時間。
長久以來追求名利,如今卻感到孤寂,像被困在秦國的龍鐘一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朱慶馀送行給韓校書的情景,韓校書是前往江西擔任官職的。詩中通過描寫詩人自身的心境和環(huán)境來表達離別之情和對名利追求的矛盾感。
詩人首先提及自己離開家鄉(xiāng),遠赴五湖之外從軍的經(jīng)歷,表明自己最終成為了一位有名的詩人。然而,飲酒后的詩人卻感到憂愁和離別之苦,通過"涂中過卻春"的描述,暗示他在離別的時刻度過了整個春天,意味著他度過了漫長而孤獨的日子。
詩中的山橋與水館成為詩人感情的象征。槲樹葉暗淡無光,燕巢嶄新,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的落寞與對新生活的期待。驛舫遠遠地迎接,京城來信頻頻寄達,表明詩人和友人之間的聯(lián)系仍然存在,但公務繁忙使得他的時間被占據(jù),無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情感。
最后兩句"久共趨名利,龍鐘獨滯秦",表達了詩人長期追求名利的經(jīng)歷和對此的反思。他意識到雖然追求了名利,但卻感到孤寂和困頓,就像是被困在秦國的龍鐘一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對詩人自身經(jīng)歷和感受的描寫,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名利追求的矛盾心理。詩人通過景物的描繪和自我反思,抒發(fā)了離別時的孤獨和對名利追求的困惑。
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山橋槲葉暗與水館燕巢新的對比,展示了詩人內心的落寞和對新生活的期待。同時,通過將個人情感與公務日常相對照,凸顯了詩人在名利追求中所面臨的困擾和掙扎。
整首詩以離別為線索,通過描繪細膩的情感和景物的對比,把讀者帶入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它不僅表達了個人的離愁別緒,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在名利追求中所面臨的困惑和矛盾。這種內心折磨和思考的情感表達,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觸動人心的力量。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寫離別情景、景物對比和自我反思,表達了詩人對名利追求的矛盾心理和內心的孤獨感。它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刻畫出了詩人的情感世界,給人留下深思和共鳴的余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