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盧錄事山亭 / 作者:朱慶馀 |
山色滿公署,到來詩景饒。
解衣臨曲榭,隔竹見紅蕉。
清漏焚香夕,輕嵐視事朝。
靜中看鎖印,高處見迎潮。
曳履庭蕪近,當身樹葉飄。
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
|
杭州盧錄事山亭解釋: 《杭州盧錄事山亭》是唐代詩人朱慶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杭州盧錄事山亭
山色滿公署,到來詩景饒。
解衣臨曲榭,隔竹見紅蕉。
清漏焚香夕,輕嵐視事朝。
靜中看鎖印,高處見迎潮。
曳履庭蕪近,當身樹葉飄。
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譯文:
山色遍布公署,到來便有豐富的詩意景致。
解開衣服臨著曲榭,透過竹林望見紅蕉。
晚上清脆的鐘聲,焚燒香燃的香味,清晨輕盈的嵐氣,眺望著忙碌的官事。
在寧靜之中看著鎖印,站在高處看到迎潮的景象。
拖著鞋子靠近庭院的蕪草,樹葉在身邊飄舞。
城市旁邊依然留有菊花,踏入如仙境的山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唐代時期盧錄事在杭州山亭中的生活情景。詩人通過描繪山色遍布公署、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官事的繁忙與寧靜交織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然環境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詩中的"解衣臨曲榭"和"隔竹見紅蕉"描繪了詩人在山亭中解開衣服,臨近曲榭,透過竹林看到遠處的紅蕉。這些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山亭清幽環境的贊美和享受。
詩中的"清漏焚香夕,輕嵐視事朝"則描述了晚上清脆的鐘聲和焚香的香味,以及清晨輕盈的嵐氣,意味著詩人在山亭中過著寧靜而美好的生活。這些描寫展示了詩人對山亭生活的寧靜和清新之情。
詩中的"靜中看鎖印,高處見迎潮"表達了詩人在寧靜中觀察著印章的鎖印,站在高處看到迎潮的景象。這些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官事和社會繁忙的觀察和思考。
最后兩句"曳履庭蕪近,當身樹葉飄。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描繪了詩人在山亭中漫步,感受著庭院中的蕪草,樹葉隨風飄舞。詩人提到傍城依然有菊花存在,暗示著即使身處城市,也能體驗到山亭般的寧靜和仙境般的美好。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山亭中的景色和詩人的感受,表達了對自然、寧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詩詞展現了詩人對山亭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同時也傳達了對自然、寧靜和美好生活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