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禪經 / 作者:白居易 |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馀卻有馀。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
|
讀禪經解釋:
《讀禪經》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須知諸相皆非相,
若住無馀卻有馀。
言下忘言一時了,
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
陽焰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
不禪不動即如如。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禪宗思想的思考和領悟。作者通過禪經的閱讀和思考,認識到所有事物的表象都是虛幻的,如果我們執著于表象,就無法達到真正的境界。言語之下,忘卻言語的束縛,即可達到超越言語的境地。就像夢中的人在夢里說夢,是虛幻的雙重幻象。空花不可能同時具有花和果實,陽光也無法同時找到魚。作者認為,攝動即是禪,禪即是動,只有在攝動中體驗禪境,才能達到真正的如如之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禪宗的核心思想,表達了對世俗幻象的超越和對真實境界的追求。通過對諸相的觀察,作者指出一切事物的表象都是虛妄的,只有超越表象才能接近真實。言語之下的忘卻言語,意味著超越語言的束縛,進入無言的境地。夢中說夢的形象,強調了虛幻和幻象的本質。詩中的空花和陽焰,用來比喻追求虛幻事物和不切實際的欲望,強調了追求真實和現實的重要性。最后,作者指出攝動即是禪境,禪境即是動態的存在,只有在經歷動態的變化中,才能真正體悟到禪宗的境界。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禪宗思想,通過對對立概念的對比和比喻的運用,揭示了追求真實和超越幻象的重要性。通過欣賞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禪宗的深邃和超越世俗的意義,幫助人們思考生命和存在的本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