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王席觀妓(一作盧女曲) / 作者:崔顥 |
二月春來半,宮中日漸長。
柳垂金屋暖,花發玉樓香。
拂匣先臨鏡,調笙更炙簧。
還將歌舞態,只擬奉君王。
|
|
岐王席觀妓(一作盧女曲)解釋: 岐王席觀妓(一作盧女曲)
岐王宴席上,觀賞美妓的場景(亦有稱作《盧女曲》的說法)
時值二月春天,春意漸濃。宮中陽光逐漸長。垂柳傾斜,宮殿里暖意融融。花朵開放,玉樓里彌漫著芬芳香氣。
美妓們悉心打扮,首先梳妝打扮,然后拿起笙管吹奏動聽的音樂。舞姿婀娜動人,歌舞表演將盡最美態。目的只為迎合君王的喜好和需求。
中文譯文:
岐王宴席上,
觀賞美妓的場景(或稱作《盧女曲》)。
時值二月春天,
春意漸濃。
宮中陽光逐漸長。
垂柳傾斜,
宮殿里暖意融融。
花朵開放,
玉樓里彌漫著芬芳香氣。
美妓們悉心打扮,
首先梳妝打扮,
然后拿起笙管吹奏動聽的音樂。
舞姿婀娜動人,
歌舞表演將盡最美態。
目的只為迎合君王的喜好和需求。
詩意和賞析:
崔顥的《岐王席觀妓》描述了唐代宴席上君王觀賞美妓的情景。正是春天的二月,在宮中的陽光不斷延長,溫暖的春意透過垂柳的影子散發出來,花朵在玉樓中怒放,并散發出陣陣芬芳的香氣。
妓女們在此場景中展示出她們的美貌和技藝,首先是打扮妝飾,然后吹奏笙管的音樂,她們的舞姿輕盈婀娜,歌舞表演充滿美感。她們的目的只為迎合君王,滿足他們的喜好和需求。
這首詩以婉約的筆觸描繪春早的脈脈溫情,同時也展示了唐代宴會文化的一部分。通過描述美妓們的裝飾與才藝表現,揭示了她們作為君王陪侍的角色。整首詩以宮廷文化為背景,展示了當時的春色和宴會樂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