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閨人答輕薄少年 / 作者:崔顥 |
妾家近隔鳳凰池,粉壁紗窗楊柳垂。
本期漢代金吾婿,誤嫁長安游俠兒。
兒家夫婿多輕薄,借客探丸重然諾。
平明挾彈入新豐,日晚揮鞭出長樂。
青絲白馬冶游園,能使行人駐馬看。
自矜陌上繁華盛,不念閨中花鳥闌。
花間陌上春將晚,走馬斗雞猶未返。
三時出望無消息,一去那知行近遠。
桃李花開覆井欄,朱樓落日卷簾看。
愁來欲奏相思曲,抱得秦箏不忍彈。
|
|
代閨人答輕薄少年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代閨人答輕薄少年》
我家離隔鳳凰池,
外面是粉飾墻壁、紗簾和垂柳。
現(xiàn)在我這位夫君是金吾衛(wèi),
卻誤嫁給了長安的游俠兒。
這些游俠多輕薄,不守信諾,
借客這個名義來探丸藥,
清晨帶著藥丸進入董文郎的新豐府,
日晚揮鞭奔馳離開長樂宮。
青絲白馬冶游園的景色,
能夠讓路過的行人駐足馬車觀賞。
他自負他常在陌上那兒繁華盛景,
卻并不想念起閨中的花鳥闌。
在花叢中,到了楊柳遮蓋的小路黃昏時,
賽馬大約還沒有結束回程。
三個時辰過去了,卻沒有任何消息,
一去之后,又怎么知道行程的近與遠。
桃樹李樹都開滿了花朵,蓋滿了井欄,
紅色的樓房下,看著落日卷簾。
悲愁來了,我欲奏相思的曲子,
擁著那把秦箏,卻不忍彈奏。
詩意:
這首詩寫婦女代替家中閨女給輕薄少年的回答。詩人通過描寫夫婿的輕佻浮躁、不守信諾,以及自負的行為,表達了女子閨中的愁苦與無奈,以及對夫婿的冷漠和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字數(shù)較長,抑揚頓挫之間展示了唐代社會婦女地位的無奈和不滿。婦女作為家庭的代表,通過寫詩來表達對夫君的不滿,更是反映了當時女性無權自主選擇婚姻,而被迫與不合適的男子結合的現(xiàn)實。此詩開篇寫妾家離隔鳳凰池,凸顯女主身處逆境,并由此揭示了她感情上的痛苦。在詩中,她以談論自己夫君輕薄的行徑和無信諾為主題,表達了對夫君背離初心和對婚姻的無奈。同時,在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時,作者將悲愁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與放棄對夫君感情的決定相交錯,喚起讀者對婦女無權選擇自己命運的思考。詩中描繪了花鳥闌與陌上的繁華,有效地展現(xiàn)了作為女子的主人公與閨中之美的對比。通過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對比,牽動了閱讀者的情感,展示了女子在長安都市生活的困境與日常的鳩占鵲巢之苦。最后,以「秦箏」為象征,較好地表達了女主對家鄉(xiāng)追思之情,以及對婚姻生活的悵然若失。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女子的寫作自發(fā)性努力,增強了女性在當時社會中的嗟志和探究別人害處的精神境界。詩中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代女性在一些方面的內心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