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潼關樓 / 作者:崔顥 |
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
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
川從陜路去,河繞華陰流。
向晚登臨處,風煙萬里愁。
|
|
題潼關樓解釋: 詩詞:《題潼關樓》
潼關位于今天的陜西渭南市,是唐代的一個重要關口。崔顥是唐代的文學家和官員,他在這首詩中描寫了自己旅行途中在潼關遇到的景色和感受。
詩意:
這首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寫了崔顥客行途中經過潼關的情景。他在雨后的時候停馬上潼關樓,仰望著雄偉險峻的山勢,感嘆關門的重要性扼守著九州。川流從西北的陜路向東南流去,河水繞過華陰縣向東流淌。當天向晚時分登上樓頂,他望著遠方的風景,感受到了潼關的壯麗和遼闊,不禁感到憂愁。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景色的方式,表達了作者途中的感受和情緒。崔顥使用了生動的形容詞來描繪潼關的山勢雄偉,給人以壓抑和沉重之感。他通過描寫川流向東南而去,河繞華陰流淌,顯示了自然之美的同時也展現了時光的流轉。崔顥在詩的最后表達了對萬里風煙的愁緒,借以抒發自身的思緒和感慨。
整體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景色和表達情感,展現了崔顥在旅行途中對于潼關的震撼之情,以及他內心的憂愁和思索。同時,詩中融入了人與自然的聯系,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和變幻,以及人在其中的微小和暗示的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