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辭·野田黃雀行 / 作者:儲光羲 |
嘖嘖野田雀,不知軀體微。
閑穿深蒿里,爭食復爭飛。
窮老一頹舍,棗多桑樹稀。
無棗猶可食,無桑何以衣。
蕭條空倉暮,相引時來歸。
邪路豈不捷,渚田豈不肥。
水長路且壞,惻惻與心違。
|
|
相和歌辭·野田黃雀行解釋: 《相和歌辭·野田黃雀行》是唐代儲光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田黃雀行
嘖嘖野田雀,不知軀體微。
閑穿深蒿里,爭食復爭飛。
窮老一頹舍,棗多桑樹稀。
無棗猶可食,無桑何以衣。
蕭條空倉暮,相引時來歸。
邪路豈不捷,渚田豈不肥。
水長路且壞,惻惻與心違。
中文譯文:
喳喳野田黃雀,卻不自知身體不堪微弱。
悠閑地穿梭在深草叢中,爭奪食物并爭相飛翔。
貧困老人居住在一所倒塌的老舊房舍,棗樹多而桑樹稀少。
沒有棗子還可以吃飯,但沒有桑樹,何以為衣呢?
荒涼的倉庫在暮色中空空如也,它們時常扶持著歸來的黃雀。
優秀的路豈能不暢通,河畔的田地豈能不肥沃。
然而長久的淤塞將道路毀壞,我內心憂傷,與此違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黃雀在野地生活的描寫,展現了貧困、荒涼的景象,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痛苦與無奈。詩人以黃雀所處的環境為象征,隱喻了社會的貧窮和衰落,同時也表達了對自身命運的無奈和困境。
詩中的野田黃雀飛翔爭食,生活困難且渺茫,與貧困老人相互呼應,突出了悲涼的氛圍。棗多桑樹稀,無棗可吃無桑可衣,形象地描繪了貧困老人生活所需的物資稀缺。蕭條的倉庫在夜晚空空荒涼,只有相互扶持的黃雀回歸,令人感傷。
最后兩句借水路的堵塞來象征社會的黑暗和困境,詩人從中借發出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內心的惻隱之情。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貧困和困頓的景象,展現了社會的黑暗與苦難,通過描寫野田黃雀和貧困老人的生活,詩人抒發了自己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和對困境的思考。詩中的場景形象,語言簡練有力,情感真摯,給人以深入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