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馮翊作 / 作者:儲光羲 |
本自江海人,且無寥廓志。
大明耀天宇,靄靄風雨被。
迢遞別荊吳,飄飖涉沂泗。
廣川俟舟楫,峻坂傷騏驥。
蹭蹬失歸道,崎嶇從下位。
西出太華陰,北走少梁地。
蔥蘢墟落色,泱漭關河氣。
恥從俠烈游,甘為刀筆吏。
寶劍茱萸匣,豈忘知音貴。
大道且泛然,沉浮未云異。
|
|
赴馮翊作解釋: 詩詞《赴馮翊作》是唐代儲光羲所作,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本是江海一方人,但無志向懷抱空。
明亮的明朝照亮了天空,風雨蒙蒙籠罩著大地。
迢遞地離別了荊州和吳國,飄搖地經過沂水和泗水。
在廣闊的川流中等待著船只,險峻的山坡傷害了駿馬。
曲曲折折地迷失了歸路,崎嶇不平地從尊位下降。
向西走出了太華山的陰影,向北行經了少梁地。
郁郁蔥蔥的鄉村之色,濕潤寬廣的關河之氣。
羞于隨俠義豪邁的人游覽,甘愿成為文人墨客。
寶劍和茱萸在匣中,怎會忘記知音的珍貴。
大道依然浩浩蕩蕩,沉浮并未有所異。
詩意翻譯:
這首詩是作者儲光羲赴馮翊(今陜西省神木縣)出任官職時所作。詩中表達了作者遠離故土,追求事業的志向不再寥廓,文人的境遇艱辛,但他仍然堅持奉行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
賞析:
《赴馮翊作》以簡練而有力的筆觸,描述了作者離開家鄉,踏上官途的旅途。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決心。作者對于時代的尊嚴和個人的追求之間做出權衡,表達了他作為一名文人墨客的獨特思考。
詩中的自然景物描繪了離別和歸來的旅途,詩人通過對嶺峰、江海、河流的描繪,展示了遠離家鄉的艱辛和無助感。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于大明朝的理想的追求,同時也滲透出對機緣命運的無奈和對榮辱利益的無畏態度。
詩的結尾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道路的再次思考,大道浩蕩不變,個人的沉浮會有所變化,但并不差異太大。這種個人在大我之下的思考和人生哲學,是儲光羲這位文人墨客獨有的。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傳遞了詩人在離鄉背井的官場生涯中的深沉心境,展示了文人墨客對于人生道路和理想信念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