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京 / 作者:杜甫 |
復道收京邑,兼聞殺犬戎。
衣冠卻扈從,車駕已還宮。
克復成如此,安危在數公。
莫令回首地,慟哭起悲風。
|
|
收京解釋:
《收京》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描述了李世民(后來的唐高宗)收復京城長安的情景。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復道收京邑,兼聞殺犬戎。
衣冠卻扈從,車駕已還宮。
克復成如此,安危在數公。
莫令回首地,慟哭起悲風。
詩意:
這首詩以短小的篇幅,描繪了唐代的一幕重要歷史事件,即李世民(后來的唐高宗)收復京城長安的情景。詩人通過樸實而有力的筆觸,表達了對這一歷史勝利的贊美、對國家興旺的期望,以及對領袖的尊敬之情。
賞析:
1. **歷史背景:** 詩中所述的事件指的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收復了被太子李建成所控制的長安京城。這一事件在唐代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標志著李世民登上了帝位,后來成為了唐高宗。
2. **節奏明快,意蘊深遠:** 詩人運用簡潔的語言,將歷史事件的勝利畫面勾勒得生動活潑。第一句“復道收京邑,兼聞殺犬戎。”直接點明了勝利和平定叛亂的主題。短短的幾個字,展現了收復京城的威武景象,以及平定戰亂的堅定決心。
3. **領袖的風范:** 詩中“衣冠卻扈從,車駕已還宮。”表現了李世民作為君主的威嚴和風范。他在勝利后沒有驕傲自滿,而是高標準地管理國家,準備返回皇宮,體現了一位領袖的深度思考和責任感。
4. **政治智慧:** 詩中“克復成如此,安危在數公。”通過“安危在數公”一句,詩人強調了國家命運的不穩定性,暗示著即使勝利重獲京城,也需要高明的政治決策和穩固的統治手段來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
5. **深情厚意:** 最后兩句“莫令回首地,慟哭起悲風。”表達了詩人的情感。他呼吁不要讓人們再回首過去的戰亂,因為那會帶來悲傷的回憶。這也是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關懷,希望大家能夠珍惜如今的和平與安定。
綜上所述,《收京》這首詩通過簡潔、有力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與領袖的品質、國家的命運以及人民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在表達歷史情景的同時,也蘊含了對社會現實和未來的思考,具有典型的杜甫風格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