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元稹 / 作者:白居易 |
自我從宦游,七年在長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于是,久處誓不諼。
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
|
贈元稹解釋:
《贈元稹》
自我從宦游,七年在長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于是,久處誓不諼。
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中文譯文:
自己從事官員生涯,七年在長安。
唯有元君可得,方知交情難。
豈無山高稻苗,每寸無寒難。
豈無重要的水源,咫尺有波瀾。
與他異于他人,久處發誓無欺瞞。
如古井無漣漪,有節節竹竿。
同為真心朋友,三共度芳華歲。
花下騎馬游,雪中舉杯歡。
衡門相逢迎,不帶帽子和腰帶。
春風高處打盹,秋月深夜觀看。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
彼此合而為一,心源無不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他的好友元稹的贈詩。他寫到了自己在長安做官的七年的經歷,以及他與元稹的深厚友誼。
詩中,白居易表示只有元稹才能真正了解他,體驗到交情難以得來的感慨。他用山高苗稻和水源波瀾來比喻真正的朋友是穩固而可靠的,不受時間和環境的影響。
詩人強調自己與元稹不同于他人,愿意長期和他交往,并發誓不欺騙。他用古井無漣漪和節節竹竿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關系始終如一。
詩人描述了他們二人的友情如花下游玩、雪中舉杯歡慶,形容了他們之間的歡樂和親近。他們可以互相在衡門相見,并不需要禮帽和腰帶,這種友情真誠而自由。
最后,詩人表達了他們的關系不是為了共同的功名和官職,而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形成共鳴,他們的心意相通,沒有分歧。
這首詩體現了唐代詩人所推崇的友情和詩人對真摯友情的追求,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誠實友誼的謳歌。
|
|